黎濤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
“在嘉陵江邊有一條娃娃魚,尾部有傷,請你們來救助一下……”3月1日,南充市順慶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根據市民提供的信息,救助了一條長約80厘米、重約2公斤的娃娃魚,將其放生于嘉陵江。
![](http://n.sinaimg.cn/sc/crawl/139/w550h389/20210301/d9ee-kksmnwv2163986.jpg)
當日上午9時許,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嘉陵江南充港,見到了這條受傷的“娃娃魚”。經測量,魚身長約80厘米、重2公斤左右。魚背面呈棕褐色,體表有黏膜,無鱗,體形扁長,四肢粗短,前肢長有四趾,后肢長有五趾,尾部有傷痕。
![](http://n.sinaimg.cn/sc/crawl/115/w550h365/20210301/26b5-kksmnwv2164046.jpg)
“根據生長情況和特征來看,這確實是娃娃魚,因尾部有傷痕,需要消毒處理后才能放生。”順慶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隊長朱彥霖介紹,根據尾部傷痕來看,極有可能是被漁網所傷。
該娃娃魚如何被發現的?嘉陵江打撈隊隊員陳志德說:“大概是早上8點過,我在下中壩大橋靠岸邊附近打撈垃圾時發現了這條娃娃魚,它當時被廢棄的漁網纏住。”據介紹,他有近20年的捕魚經歷,曾見到過娃娃魚,知道是國家保護動物。
上午10時許,經過一系列消毒處理后,執法隊員駕駛著執法船來到南充港附近某小島,將娃娃魚放回嘉陵江。
據介紹,娃娃魚學名大鯢,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對水環境非常依賴,其棲息地通常為水質清、涼的流溪。因其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人們又叫它“娃娃魚”,它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違法捕獲、獵殺、販賣、食用野生大鯢將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