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建廳 供圖](http://n.sinaimg.cn/sc/transform/797/w550h247/20210302/cce9-kksmnwv5258015.jpg)
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四川關于傳統村落保護的首個地方性立法——《四川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條例》的出臺,將對四川傳統村落的保護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作為傳統村落中的主體——村民和村集體,又將如何把握機遇,推動傳統村落的發展?3月2日,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進行了詳細解讀。
01
四川為何要專門出臺一部專項法規?
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傳統村落,不僅是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潛在的旅游資源,
我省傳統村落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十八大以來,中央1號文件多次涉及傳統村落保護,前不久,中央印發的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恒表示,做好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對于促進我省鄉村振興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省住建廳村鎮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條例》出臺之前,四川已經在保護傳統村落上取得一系列進展。近年來,省住建廳先后出臺《四川省鄉村建筑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方案》《關于加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指導文件,全面準確掌握資源分布和保護現狀、甄別保護價值,建立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333個,省級傳統村落名錄1046個。
目前,我省333個中國傳統村落中已有222個通過國家七部委技術審查,獲得中央財政資金6.6億元。同時,從2018年開始,四川已連續舉辦兩屆“四川最美古鎮古村落創新發展論壇”,評選認定了100個四川最美古村落和20個最美古鎮。
但,傳統村落,一直缺乏相關地方立法的保護。
因缺乏傳統村落保護的相關立法,一些地區傳統村落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逐漸破敗沒落,經濟發展落后、人居環境較差、空心化趨勢嚴重,有的傳統村落甚至被隨意拆并消失,有的傳統村落僅剩傳統民居“空殼”,建筑構件丟失損壞嚴重、周邊山體水系遭到破壞。
省住建廳總工程師楊搏表示,在省級層面出臺一部專項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對于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強我省傳統村落保護與監督,促進和保障傳統村落發展,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繼承弘揚巴蜀傳統文化,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