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侯沖
3月2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扶貧開發局獲悉,精準扶貧啟動以來,四川已有150名扶貧干部犧牲在脫貧攻堅戰場。
記者梳理發現,150名犧牲的扶貧干部中,從年齡看,大部分集中在40歲到60歲之間,年齡最小的僅23歲,年齡最大的68歲;從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甘孜、阿壩、涼山等深度貧困地區,此外巴中、達州等秦巴山區也較為集中。
針對扶貧工作的特殊性和困難性,四川多次端出具體舉措,關心激勵脫貧攻堅幫扶干部。2017年,在扶貧一線干部培養使用、獎勵表彰、待遇保障、人文關懷和撫恤救助等5方面,出臺22條細則;去年底,再次提出兌現落實省委省政府關心激勵政策、優先提拔重點對象、分線推進晉級晉升、持續落實待遇保障、組織開展表彰宣傳、制作發放紀念物品等6條舉措,確保“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
剛剛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每一位犧牲者親屬,大力宣傳脫貧攻堅英模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四川省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對納入認定范圍的脫貧攻堅殉職人員的遺屬,按規定發放一次性撫恤金;有關部門按職責落實撫恤優待政策,對脫貧攻堅殉職人員遺屬長期幫扶慰問。
“我省正收集犧牲扶貧干部的事跡材料。”上述負責人表示,材料收集整理后,將面向社會宣傳這些戰貧先烈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
[記者手記]
為人民犧牲 必被人民永遠銘記
□ 四川在線記者 侯沖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川150位英雄無法見證這一偉大歷史時刻,但他們的付出和貢獻彪炳史冊,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不會忘記!
我們不會忘記——星期天本該是休息的時候,瀘州市古藺縣太平鎮走馬村原扶貧干部余芬為了讓貧困老鄉盡早收看電視,驅車去村里送電視機,卻在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犧牲。去世前,她的日記本里記滿了“周應海的小腿該看了”“周國民兒子還差幾天滿22歲,就能辦結婚證了”“今天買了套殺豬工具,給王新應送過去”等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們不會忘記——2019年12月13日,甘孜州德格縣卡松渡鄉原黨委書記拉巴澤仁因突發疾病去世;也在當年12月6日,德格縣竹慶鎮檔木村原第一書記袁劍在德格縣竹慶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期間,因突發心腦血管疾病不幸離世。
我們不會忘記——2016年3月8日,樂山市公路管理局原局長王川前往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勘察峨馬公路,車輛行駛途中被崩塌的山巖砸中,不幸遇難。20年間,王川先后跑了80萬公里,越野車就跑壞3輛,夜以繼日地為老鄉修路、找路、通路,為的就是讓世世代代被大山所困的鄉親們早點走出大山,擺脫貧困。
我們不會忘記——南充市順慶區大林鎮李家壩村原黨支部書記李和林去世前一天,讓妻子背他上樓最后看一眼村子;美姑縣九口鄉四峨吉村原駐村第一書記蔣富安,生前曾說自己的快樂就是鄉親淳樸的問候和充滿希望的眼神;甘孜州色達縣歌樂沱鄉原專職紀委副書記兼專武部長八足烏合,在脫貧攻堅普查期間由于過度勞累誘發高血壓,引起顱內出血,去世時年僅35歲……
青山有幸埋忠骨,綠野無垠伴英魂。以生命赴使命,用精神筑豐碑。這150位犧牲的扶貧英雄,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一人”鄭重承諾,深刻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對扶貧事業的忠誠擔當。
150名英雄,150座豐碑,閃閃發亮的名字永遠鐫刻在巴山蜀水間。
余芬遺體告別儀式當天,古藺縣數千名干部群眾自發前來送她最后一程。為人民犧牲,必被人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