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全國人大代表趙萍:新能源領域科技創新不可“天馬行空”
中新網成都3月3日電 題:全國人大代表趙萍:新能源領域科技創新不可“天馬行空”
記者 岳依桐
“自主科技創新是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但科技創新不可‘天馬行空’,需符合市場和科學技術規律,實用性才是檢驗創新技術的最高標準。”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趙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創新體制機制和創新文化需不斷發展。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在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趙萍表示,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新能源產業規模已在全球范圍內位列前茅。在國家對科技創新的大力支持下,各類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動行業健康、持續發展,但部分新技術的實用性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趙萍認為,順利轉化落地并在行業中推廣應用,創新技術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而有效的技術創新也是中國新能源產業“走出去”的關鍵所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已與俄羅斯、瑞典、埃塞爾比亞等國家開展合作,去年還首次進入南美市場,在厄瓜多爾實現項目落地。
在風電領域深耕15年的趙萍告訴記者,“走出去”助力中國新能源企業實現更好發展的同時,也促使企業在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提高把關標準,有助于為“中國造”技術和產品贏得良好口碑,從而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趙萍看來,目前中國新能源產業技術與市場的結合程度仍待提升。她說,新技術成熟需要時間,但飛速發展的市場并不會“等待”。雖然市場的需求能推動技術創新,但仍存在原創技術跟不上市場更新速度、新技術還未成熟便被取代等情況。“不利于中國原創科技的‘健康成長’。”
趙萍以風電產業舉例說明,目前中國企業普遍使用進口的風能荷載計算軟件,但此類軟件都基于海外環境開發。“需要開發更多適合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的原創技術。”針對上述問題,趙萍建議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行業管理體系等方式,推動國產發電計算軟件技術的開發應用。
“技術推動行業認識提高,也拓寬了行業發展路徑。”趙萍告訴記者,約7年前,四川還被認為不適合發展風電,但低風速發電技術的創新完善,使得包括四川在內的很多低風速地區也能充分利用風力資源,從而加快中國碳中和進程。
趙萍還關注風電蓄能技術發展及退役風電葉片回收處理的問題。她說,風力資源的不穩定使風電穩定供應受限,建議大力發展蓄能技術,在風力“旺季”蓄能,為全年穩定供電提供技術支撐;隨著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大量風電葉片投入使用。這類葉片體積巨大,如回收不當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建議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完善退役葉片回收流程。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趙萍每年都“用搞科研的精神搞調研”。今年兩會期間,她準備的建議包括凈化網絡環境、規范養老金調整方式、將成渝城市群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名單、加強低速電動車規范管理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