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建議重視和改進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西華師范大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茍興龍,提出這一建議。

  茍興龍說,近年來,高校教師心理壓力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凸顯。有的情緒低迷、職業倦怠、偏執沖動、焦慮抑郁;有的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甚至過度勞累猝死,英年早逝;有的演化成暴力、性侵、犯罪、自殺等極端行為。

  “高校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民族復興偉業、關系到國家未來。”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調查了解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形勢、研究對策,建立健全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保障機制、心理危機干預和反饋機制。

  按照分層分類評價原則,科學制定院校及高校教師的具體考核評價辦法,避免一刀切,發揮考核評價的導向作用。

  加大對地方高校的經費投入,改善地方高校的辦學條件,補齊農林醫師院校的教育發展短板,提高高校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樹立“治未病”理念,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探索“教師崗位分類評價、教師隊伍柔性管理”新模式,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

  推進高校科研激勵機制改革,祛除“浮躁化、行政化和功利化”導向,推進科研回歸本真。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守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抗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