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

  3月8日,四川省首次“畝均論英雄”評價工作結果發布。數據顯示,全部參評的7546戶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營業收入為427.4萬元,畝均稅收為14.3萬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44.4萬元。

  為什么四川要開展“畝均論英雄”?這份首次發布的“成績單”是怎么來的?今后還會有哪些動作?發布會上,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為何要“畝均論英雄”?

  “畝均論英雄”,并不是一個新詞匯。

  這一來源于農業“畝產”的概念,早在2006年就在浙江省紹興縣開始實踐,初步建立以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為重點的企業“畝產效益”導向、約束和評價機制,以期出現更多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

  簡言之,就是“不以規模定標準,而以畝均論英雄”。

  此次四川全省產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效益評價工作,直接目標在于建立一種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導機制。省經信廳副廳長顧紅松解讀,這種引導機制有兩個關鍵詞:以“單位產出效益”評價為基礎、以差異化要素配置為導向。

  “規上工業企業的‘單位產出效益’評價結果的應用十分廣泛,概括而言是為差異化要素配置提供依據?!鳖櫦t松說。

  宏觀層面看,可以對不同地區、園區和產業資源利用效率進行具體評價,各地也可以參考評價結果制定本地的高質量發展指導性或約束性目標;

  微觀層面看,可以對那些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效益領先的企業進行精準的、傾向性的支持,樹立高質量發展的標桿,激勵更多的企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