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農戶抱團 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

  “今年南溪的小龍蝦市場有兩個特點,一是市場好價高,二是養殖技術提高,龍蝦產量、品質都提高了。”在南溪養蝦大戶楊海的記憶中,南溪小龍蝦發展是近10年的事,發展主體從 800 家減到 100 家又增到1000多家。這個過程,歷經盲目發展的虧損、統一技術標準的蛻變,最終實現了“養蝦賺錢”。

  在南溪區龍蝦界,楊海是個響當當的人物,靠養蝦成為省勞動模范。他有1200畝基地,是水產醫生;他建立了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學校,實現標準養殖技術輸出;他成立了公司,供應農資、收售商品蝦……目前公司轉型的重點,就是提供社會化服務,聯農帶農。

  “小龍蝦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小農戶分散經營有弊端,如養殖的技術規范、農資供應,銷售的分揀包裝、冷鏈及市場定價等都乏力,如果公司能與農戶形成聯動機制,更益于可持續發展。”有業內人士指出。

  敘州區種養大戶劉偉的合作社,以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實現抱團,并推廣他的“稻蝦共作”技術,幫助社員銷售商品蝦。去年,劉偉還在宜賓市區搞起小龍蝦直營店和餐飲店,收益甚至超過養蝦本身。今年,劉偉自養的蝦專供直營和餐飲,收購蝦則外銷北京等地。

  “今年中央的一號文件將種業提上新高度,希望四川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培育本土品種,這樣能惠及更多養殖戶。”劉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