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治沙防沙?

  根據沙化嚴重程度采取相應措施

  沙化土地如何治理?專家表示,根據沙化嚴重程度采取相應措施。

  按照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制定的監測技術細則規定:川西北(甘孜、阿壩)沙化土地包括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沙化耕地、露沙地和非生物治沙工程地六大類。

  “相對北方治沙,川西北地區嚴重沙化區域分布較小,降雨量也不算小。”專家介紹,川西北地區治沙的主要制約因素不是北方的干旱,而是流沙和土壤肥力下降。而且,川西北地區熱量條件適中,沙化土壤具有一定水分,有利于灌木草本存活及植被恢復,并且川西北沙化是以中輕度、露沙地、斑塊狀沙化為主,因此目前是防沙治沙關鍵期。

  “流動沙地幾乎沒有土壤條件,治理難度也最大、投入最大。”鄧東周說,通常而言,流動沙地治理需要分三步走,首先是設施沙障,把流沙固定住;然后通過施入牛羊糞等,對土壤進行改良;最后,在土壤上植灌種草,從而實現防風固沙的目的。

  而中輕度沙化地區主要是以恢復天然草場為目標進行治理。“植綠的同時還要管好放牧。我們要求,沙化治理期間,治理區要實行少則三年多則八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禁牧管護。”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說。

  早在2007年左右,四川省就開始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治沙,近年國家也對四川治沙增加了大量投入,加上地方上采用轉移支付等方式參與治沙,現在四川每年都有專項經費用于防沙治沙。

若爾蓋一處流動沙地治理當年成效。若爾蓋一處流動沙地治理當年成效。

  2007年以來,我省及國家先后啟動實施了川西北省級防沙治沙工程、國家防沙治沙試點示范工程、川西北防沙治沙成果鞏固工程、川西藏區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等多個防沙治沙工程項目,效果較為明顯。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已累計治理中重度沙化土地近6萬公頃。“從我們正在開展的監測情況看,治理區域內所有的流沙基本都固定住了。”鄧東周說。

  “目前,省林科院,省林草局荒漠處、草原處,以及相關部門單位、地方都在積極參與防沙治沙,但前期主要是單個項目的治理。”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四川將在鞏固已有治沙成果基礎上,探索系統化綜合治理路徑,強調治理的區域、流域概念,針對區域內綜合考慮謀劃,與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等工作統籌起來,綜合施策,建立長效機制,保護生態系統。(省林科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