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正在做新的木門框](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10316/d61f-kmkptxe0753974.jpg)
鄧稼先等曾在此隱姓埋名工作十余年
澎湃新聞注意到,梓潼縣前述政協副主席曾在個人微信上公開質疑鐵騎力士的行為:“不報批、想拆就拆,想破壞就破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和文物保護法,對你們是一紙空文嗎?”“對得起九泉之下,九院的老一輩先烈嗎?”
據公開資料介紹:梓潼“兩彈城”建于上個世紀60年代后期,占地3000余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1969年,九院院部機關從青海搬遷至此。1970年至1984年的14年時間里,鄧稼先和王淦昌、于敏、朱光亞等一大批科學家在這里隱姓埋名、埋頭工作。
1992年,九院從梓潼遷出至綿陽科技城。
2014年,“兩彈城”舊址被認定為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旅游局等單位公布了《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兩彈城”入選中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2019年,“兩彈城”舊址已列入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這里還是國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工業遺產。
澎湃新聞注意到,“兩彈城”舊址老建筑除了小部分用于發展“紅色旅游”項目之外,大部分目前處于閑置狀態。
![被扯掉老門窗之后的辦公樓](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10316/66f3-kmkptxe0754110.jpg)
梓潼文管所一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兩彈城”除了院部辦公大樓,其他的每一棟建筑也都非常重要,都很有故事。院部大樓對面是情報中心,作為曾經的情報分析中心和交流中心,從外面看非常普通,但該建筑“具有極強的防護性,這里曾經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進出人員均需接受嚴格檢查”。
這位負責人說,現在這棟樓幾乎被雜物堆滿。從情報中心再往后走,即是當年鄧稼先等兩彈專家住的“別墅區”,雖然稱為別墅,實際上就是有臥室、客廳、廚房、廁所和警衛室的平房。旁邊是張愛萍上將曾經居住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