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資料圖) 嘉陵江。(資料圖)

  那么,怎樣才能最終得到這個雙重“份子錢”呢?

  當然要進行考核比賽,考核指標為地標水環境質量標準表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等3項指標。(我曉得,文科同學有點搞不懂)

  簡單來說,就是考核水質!

  裁判員為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按照“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底線,每個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都要抽取各城市流域斷面水質監測數據,并匯總至四川省財政廳作為當年“份子錢”清算分配依據。

  如果考核成績差的話,不僅自己初次分配的“份子錢”會被扣,省財政的“份子錢”也別想得!

  以眉山為例,因斷面水質考核不達標,2018年和2019年沱江流域自己交的“份子錢”中,本來要“初次分配”的4525萬元和4608萬元全部扣光;省財政整合資金本來要“預分配”給眉山的4525萬元和3661萬元也“一分沒有”!

  加起來,眉山兩年一共被扣罰1.7319億元!(可以說,受到了雙重懲罰)

  也有做得相對較好的,比如內江2018年沱江流域要交“份子錢”6144萬元,“初次分配”7855萬元(是的,因為內江地處沱江中下游,要承擔的污染防治任務更重,會多初次分配一些來自其他城市的份子錢),最后年底清算時,考核扣掉51萬元,自己還“凈賺”1660萬元,加上省財政獎勵資金504萬元,實際“凈賺”2164萬元。

  觀察兩個市州考核結果可以發現:要么雙重獎勵,要么雙重懲罰!

 嘉陵江。(資料圖) 嘉陵江。(資料圖)

  記者從四川省財政廳獲悉,2020年沱江等流域的資金清算結果預計今年上半年出結果。

  (最近,感覺壓力有點大啊!)

  據悉,這種創新的河流保護機制,在“千河之省”的四川已經逐步推廣,目前,除了沱江、嘉陵江、岷江等省內主要流域外,赤水河、瀨溪河、長江、黃河等跨省大江大河也做到了全覆蓋。截至目前,四川省財政已累計出資31.63億元,用于鼓勵各地保護河流。

  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希望能將河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廣到流域內受益的企業、社會團體等,讓參與河流水質考核競爭的對象更“廣闊”一點;同時,聯合水利、林草等部門多方面整合財政獎補資金,讓獎勵資金更“豐厚”一點,形成“共抓大保護”局面。

  總之,讓獎懲來的更猛烈一些……

  所以,上游的同學請注意,不要再弄臟我們下游的水,不然的話:

  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