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強

  針對四川省水泥協會組織水泥企業聯合漲價遭處罰一案,官方披露了更多信息。

  今年1月,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稱四川市場監管局)連發多條公告,以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對四川省水泥協會及當地六家水泥生產企業處以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總計近6000萬元。

  3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官網顯示,四川市場監管局披露了詳細的行政處罰決定。

  該處罰決定顯示,2017年7月,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四川發改委)從多個渠道收到舉報稱,四川省水泥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聯合漲價。當月20日,四川發改委對協會及涉事六家水泥生產企業予以立案調查。

  在機構改革后,該案的調查及處理,由四川市場監管局繼續履行。

  經查實,2016年10月,四川省水泥協會以扭轉水泥市場價格下滑、實現行業扭虧為由,通過會議組織和推動具有競爭關系的六家水泥經營者,在市場占有率高、下游用戶集中的成都區域內推漲散裝水泥價格。

  這些企業達成并實施了統一散裝水泥漲價時間、調價幅度的壟斷協議,其他地區的水泥企業和下游用戶難以對其形成供給和需求替代。

  涉事的六家水泥生產企業分別為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峨眉山佛光水泥有限公司、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四川峨勝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亞東水泥有限公司、四川雙馬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卓創資訊水泥分析師王琦曾對界面新聞記者稱,上述六家企業均為當地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水泥熟料產能總和超過四川省的一半。

  水泥熟料是以石灰石、粘土等原材料,按照適當比例配比成生料,燒至部分或全部熔融,經冷卻而成的產品,是水泥的半成品。

  處罰決定顯示,2016年10月,四川省水泥協會組織上述六家水泥生產商,召開了“十月份復價減虧工作推進會”,最終經兩階段討論,決定漲價方案,并同意制定發送給下游客戶。

  在實施漲價的同時,四川省水泥協會還組織六家水泥經營者開展監督工作,對拒不接受漲價、未確認漲價的下游客戶統一聯合停供,并向各家水泥經營者抽調出辦公員工,以協會的名義發放加班補貼。

  四川市場監管局在處罰決定中指出,四川省水泥協會在壟斷協議達成和實施過程中,起到了主導和積極推動的作用,違法情節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