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認為,這個可能不光是在我們,我想可能在世界上可能也很少能做。“那些古老的神廟,石頭建筑都在,但那也是殘破的,內部都是空的。我們發現的很多墓葬里的東西,也和當時的人們在最隆重的宗教禮儀中間所使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孫華稱,這一次勘探為完整認識當時的禮儀空間、宗教思想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源。
發掘工作秉持“課題預設、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的理念,協調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參與,形成考古、保護與研究聯合團隊。考古工作者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考古發掘艙、集成發掘平臺、多功能發掘操作系統,在多學科、多機構的專業團隊支撐下,構成了傳統考古、實驗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護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實現了考古發掘、系統科學研究與現場及時有效的保護相結合,確保了考古工作高質量與高水平。三星堆遺址“祭祀坑”考古新發現進一步展示了三星堆遺址和三星堆文化的豐富內涵,有助于推動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開展。
![](http://n.sinaimg.cn/sc/crawl/182/w550h432/20210321/7f94-kmrcukz6190544.jpg)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祭祀坑布局位置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國家文物局已確定“川渝地區巴蜀文明化進程研究”作為“考古中國”的重大項目,以三星堆、竹瓦街、小田溪、城壩等等遺址為重點,深入研究川渝地區文明演進及其融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總體格局的歷史進程。同時,指導四川省、廣漢市推進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用好考古與歷史研究成果,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