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點與面
一方面狠抓項目落實落地,一方面狠抓營商環境改善提升
新年伊始,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王者熊貓二代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項目建設工地上,上百臺施工機械穿梭忙碌。按照計劃,這個投資20億元的項目將在今年8月投產。
放眼綿陽,這類正在建設的大項目數以百個。2020年,綿陽265個項目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名單,總投資逾3800億元。
這些重大項目的落地推進,成為推動綿陽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力。去年,綿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
去年,綿陽出臺抓項目促投資19條硬措施,市級領導牽頭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嚴格落實市級領導推進重大項目“五個一”工作機制,推動領導力量、工作力量、資源要素進一步向項目投資工作聚焦,確保重點項目更加高效推進,以項目加快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數百個省市重點項目為點,背后的支撐是營商環境之面。
近年來,綿陽圍繞企業誕生、成長、壯大、注銷全生命周期,不斷探索、總結凝練出“五專”企業服務機制。其中之一是實行“各層級服務專員幫辦代辦制”,即讓所有政府部門都能成為辦事窗口,“隨便進一扇門、辦好企業所有事”。該機制去年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作為四川經驗向全國推廣。
統籌新與舊
一方面引進增量,一方面改造存量
春節臨近,位于綿陽的京東方B11廠,作為蘋果iPhone12部分新機OLED屏幕的供應生產線,正在抓緊生產。B11廠投資額,達465億元。
這是繼成都B7廠后,第二個可撓式OLED面板產地,也是綿陽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京東方是工業巨頭,但在綿陽的經濟體中,京東方還是個“新人”。放眼綿陽,類似的“新人”還多。
5年來,先后有6個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入駐綿陽,引進實施超5億元的項目多達80多個。
正是這批新生力量,構成綿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巨頭的帶動下,過去5年來,綿陽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2.8%,將全市制造業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新巨頭的到來,既直接帶動整個經濟規模的擴大,還有一個看不見的效果,是對存量的帶動作用。2018年,總投資超50億元的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開建。這標志著,長虹,這家四川最大的制造業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出一大步。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改造前的長虹生產線,1100名工人年產能210萬臺;改造后的生產線,1300名工人年產能600萬臺。
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長虹、九洲等老牌制造業企業最近幾年紛紛開展智能化轉型。老樹開新花,經濟的活力激蕩。
統籌前與后
一手抓即期增長,一手蓄積長遠動力
2020年12月24日,省政府網站發布通告,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綿陽科技城新區。
綿陽科技城新區規劃面積396平方公里,空間范圍包括綿陽市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所轄的9個鄉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按照規劃,新區將建成科教創新資源集聚區、新興產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綠色智慧宜居新城。未來,綿陽科技城新區將成為綿陽經濟的新增長點。
一手致力于即期增長,一手蓄積長遠動力。在2020年全市經濟實現新突破的同時,當地已為未來錨定更高目標。前不久召開的綿陽市委七屆十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市經濟實力再上臺階、創新能力大幅躍升、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民生福祉顯著增強。
新目標已確定,新空間正在拓展、新動力澎湃激蕩,站上3000億元臺階,綿陽再次開啟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