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成博

  3月23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繼續推出“三星堆新發現”特別節目。此前在3號坑發現的銅尊,經過初步的浮土清理后,銅尊上的紋飾逐步顯露。經測定,這尊銅尊高度達70多公分,是迄今為止三星堆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尊。

  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副主任郭漢忠介紹,這尊青銅尊在埋藏前已經被砸壞,所以通過箱體將銅尊取出后,倒放在操作臺上,讓底部的膜來承受整體的壓力。對于銅尊缺失的部分,未來也將通過泥塑、制膜等方式進行修復。郭漢忠預計,在完成表面清理、取樣、尊內CT探明、清理矯形等環節之后,需要半年時間來修復該尊。

  在浮土清理后,這口銅尊初步顯現的紋飾和工藝顯露出怎樣的特點?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蘇榮譽密切關注著銅尊的清理進展。蘇榮譽表示,整體來說,這尊銅尊顯示出是一件大器量的、南方風格的大口折肩尊,“和以前1號坑和2號坑發現的銅尊在風格上是一致的,工藝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這口尊也有一些它自己的特點。”蘇榮譽表示,這口尊的特點集中在其肩部的裝飾上。裝飾肩部夔紋帶浮雕更加凸起;三件圓雕的俯臥鳥也有所不同,以前都是板狀、片狀的,而這件青銅尊上是圓雕的,顯得更加立體;與之相間的是三個圓雕的獸首,獸首的額部裝飾扉棱,清楚表明它們與器物是分鑄的。

  在鑄造工藝方面,這尊青銅尊的腹部和圈足都是高浮雕的獸面紋加上兩側填的夔紋,高浮雕的邊界更加鋒銳,內壁也相應地凹下,使整個的壁厚保持均勻,這是非常符合金屬凝固原理的,現代的鑄件設計也是如此。此外,在獸首的分鑄上,這口青銅尊采用了鑄錨式分鑄的工藝,這種工藝比榫接式工藝更加牢靠,成為南方青銅工藝里面很具有代表性的工藝。最后,在墊片的使用上,以及通過在紋飾中填充顏料來凸顯紋飾的方法。

  古蜀地區的青銅器與中國其他地區發現的青銅器有哪些異同?據蘇榮譽介紹,三星堆的青銅器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具有本土特異色彩的器物,另一部分則是與3號坑出土的青銅尊一樣具有南方風格、商代風格的器物。“之所以稱之為南方風格,是因為它在湖南、湖北、陜南以及安徽都有發現,它們有共同的風格特征和技術特征。”目前的研究推定,它們可能是在皖贛鄂邊界地區生產的,因為那個地方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生產地。

  蘇榮譽更進一步推論,這些南方風格的器物集中出現在三星堆,說明三星堆的文明有強大的吸引力,把這些長江流域的青銅器匯聚于此、埋藏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