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職能合并

  徐遠謀調到眉山鄉村振興局是2018年10月,除了他和一名副局長,當時局里總共不到十人。不分領導、下屬,所有人擠在眉山管委會辦公樓四層的一角,工位挨著,商討問題時都不用去會議室,坐在工位上就能把事情說完。

  最初的兩三個月,眉山鄉村振興局不僅沒有股室,連小組都沒有,“就是有事情來了,大家一起干”。2019年年初,徐遠謀對局里的職能做了梳理,把它們劃分到了七個小組。

  比如有的區縣,負責農業種植和負責環保的是兩個部門,但農業種植需要化肥和農藥,勢必造成環境污染,兩種工作就會互相影響。但在眉山鄉村振興局,兩項工作由同一個小組負責,他們在種植階段就會考慮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會提前進行預判。

  “我覺得有些工作是有聯系的,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樣的職能就會合并到一個小組。”徐遠謀說。

  2019年7月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三定”方案確定前,鄉村振興局只是管委會的內部稱呼;對外,他們只能叫“涉農工作部門”。“三定”方案公布后,鄉村振興局成了正式名稱,各小組也有了編制,變成了股室。除了負責人事、后勤等工作的綜合股,局里還有管理農業園區、農業產業項目等的農村改革和園區建設股,專司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等的水利水資源股等,一共7個股室。

  陳海懿是眉山鄉村振興局服務中心主任,也是農業服務股的負責人。農業服務股主抓傳統意義上的農業農村工作,種植養殖、農用地管理等,都由陳海懿負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時,眉山市仁壽縣的村子封了路,外地經銷商進不來。但春節前后正是耙耙柑成熟的季節,村里的耙耙柑一下子斷了銷路。

天府新區眉山片區的村民采摘耙耙柑。受訪者供圖 天府新區眉山片區的村民采摘耙耙柑。受訪者供圖 

  金超是仁壽縣里仁鎮花椒村的農業合作社負責人,2020年正月初,他和果農正商量著要不要把水果捐出去。就在此時,陳海懿到村里了解了情況,第二天就協調鄉鎮給他辦理了車輛通行證,還幫忙聯系對接了經銷商。雖然因為價格原因,村里沒能與經銷商達成合作,但因為有了通行證,金超可以用卡車把剛從枝頭摘下的耙耙柑運到村外高速路邊的空地上。

  那是陳海懿臨時協調的轉運物流中心,農業合作社和外地來的經銷商可以在此交接貨物。金超記得,拉著水果的卡車停到空地后,立刻就有身著防護服的疾控人員為水果消毒。“水果必須先消毒才能運出去。”金超說,這也是陳海懿幫忙協調聯系的。

  離開的,留下的

  眉山姑娘康妮抽調到鄉村振興局后主要負責扶貧工作。來鄉村振興局之前,她在眉山市仁壽縣負責扶貧,大學本科畢業,有3年工作經驗。

  與康妮相似,眉山鄉村振興局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從眉山市、彭山區、仁壽縣的政府部門抽調來的。“普通工作人員要有兩三年經驗,能直接上手干活兒。領導干部得是工作經驗豐富的,能獨當一面。”彭艷說,像局長徐遠謀調來時34歲,曾在仁壽縣中崗鎮當鎮長;陳海懿30歲出頭,在鄉鎮當過黨委副書記、分管農業的副鄉長。

  總體來說,這是一支年輕化的隊伍。據陳海懿估算,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大約35歲。

  剛組建時,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的“三定”方案還沒確定,鄉村振興局也經歷了近一年“沒有名分”的日子。那時,工作人員編制都在原單位,人卻已經到新機構上班了。

  不確定的狀態下,有人因為工作強度大等原因,主動調崗離開;有人因為考核不合格,編制沒確定就被退回了原單位;還有的人原單位“不想放”,沒多久就被要回去了。

  2019年7月,“三定”方案公布,眉山鄉村振興局也正式成立。穩定的編制、高于地市級部門的薪資水平,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到這里工作。如今,眉山鄉村振興局的工作人員已從最初的不到10人,增加到了32人。

眉山鄉村振興局的工作人員在辦公。受訪者供圖眉山鄉村振興局的工作人員在辦公。受訪者供圖

  在康妮看來,選擇留在這里的人會對工作格外上心 :“過去,不管大小工作都是等領導安排。但到了這邊,多數情況下你會主動思考下一步怎么做。”

  比如2020年春天,天府新區眉山片區的土坯房改造。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這些土坯房是安全住房,無需重建,省里對此也沒有硬性要求。但眉山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徐宏奎調研時發現,土坯房的安全條件、衛生環境較差,和國家級新區建設還有差距,建議對它們進行改造。

  依據眉山市政府公布的提前拆遷安置和地災避險搬遷政策,被列入近3年拆遷計劃的、在地質災害危險區范圍內的土坯房可以進行改造,由市級財政提供資金支持。但在眉山鄉村振興局的爭取下,不符合前述條件的村民也可以參與土坯房改造,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會從自己的財政中為每戶補貼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