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個典型案例是怎么選出來的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之飏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上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35個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全部由省委改革辦會同各專項小組,從全省各地各部門申報案例中層層遴選出來。
早在2018年,我省就發布了40個全面深化改革試點典型案例。兩次發布的案例有什么不同?這次最新發布的案例是怎么選出來的?發布會上,記者進行了采訪。
與2018年改革典型案例相比有深化拓展也有集成推廣
發布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旨在展示四川改革重大成就,推廣典型經驗,示范引領各領域各方面繼續深化改革。
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以來,7年多時間里,我省不少改革舉措都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本次發布的改革案例可以反映出這一點。”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宋光輝告訴記者,以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例,2018年,我省在西南交通大學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全國率先探索這一改革并入選我省當年的改革典型案例。隨后,試點擴面,從當時的一所高校逐步擴大到現在全省45家試點單位。2019年,相關經驗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并在全國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推廣。“可以說是2018年改革典型案例的進一步深化拓展。”宋光輝說。
此外,本次評選的不少改革典型案例屬于在2018年評選案例基礎上的系統集成,比如,2018年我省評選了成都市新都區首創人民調解等級化多元化常態化機制、筠連縣法院完善“四類案件”監管機制等案例,如今得到進一步集成推廣。
以筠連縣法院完善“四類案件”監管機制為例,此項改革由當地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實施了《“四類案件”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努力實現監管范圍、程序、方式、責任的“四個轉變”,做到“放權不放任、監管不缺位”。隨后,省法院通過系統集成這項基層探索的經驗,在全省對溯源治理改革進行系統部署,強力推進,形成了全省的改革典型案例經驗。
除了更重時效更重基層一線的探索和運用推廣
雖然此次發布的不少案例從過去“一脈相承”而來,不過,從時間線上觀察,本次發布的案例更加注重近年來的改革探索,更加聚焦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最近兩三年的改革實踐經驗。與主要目的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案例覆蓋范圍時間跨度較廣的2018年評選案例相比,更注重時效。
更加注重基層一線的改革探索也是本次發布案例的一大特點。記者梳理發現,這次評選的35個案例中,市級、縣級案例共有30個,省本級只有5個。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改革的“二級指標”更多放到基層,就是要鼓勵基層因地制宜、大膽探索改革,最大限度調動基層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另外,本次案例評選也更加注重運用推廣。”宋光輝認為,評審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就是要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除了召開新聞發布會,我省還專門印發了文件,將典型案例匯編成冊,分發至各地各部門互學互鑒。“我們還要召開全省改革工作現場會,帶動市縣兩級開展形式多樣的推廣活動,進一步放大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效果。”宋光輝透露。
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省將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圍繞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暢通經濟循環,擴大需求,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深化改革,把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落地落實,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堅強動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