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雷毅作通報。 張浪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131/w550h381/20210330/8edb-knaqvqn5277260.jpg)
中新網成都3月30日電 (記者 張浪)30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雷毅通報表示:按照“部門管理、分級建設、全省覆蓋”的建設模式,圍繞水、氣、土、生態、污染源等要素,四川已建成監測點位2.8萬余個。其中: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近2.5萬個,生態質量監測點位100余個,污染源監測點位3000余個。基本完成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三年目標任務,實現了市縣城市、主要干支流監測點位全覆蓋,要素基本完整。
據介紹,在服務“污染防治攻堅戰”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通過每月通報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倒逼市縣黨委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每年完成3000余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2800余家重點排污單位監督性監測,1000余個市級以上地表水手工監測,開展9000余次執法監測,有效推動測管協同聯動,進一步打擊了違法犯罪行為,維護了生態環境質量安全,成為支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重要法寶和利器。
雷毅表示,目前四川省城市、主要區域、流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主要骨架已經建成,但鄉鎮、支流尚處于起步階段,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支撐能力還不足。
雷毅說,當前,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正處于“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疊加的重要階段,要實現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的目標,需要加大力度破解重污染天氣、黑臭水體、生態破壞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對進一步提升監測的及時性、精準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下一步,四川將重點在大氣、水、工業園區等方面發力,力爭形成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質量監測全覆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監測新格局,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技術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