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階段性成果一一揭曉。3000多年前的絲綢、全國最大的大口尊、國內同時期最大的金面具等一一出土,三星堆再醒驚天下。
為了探尋古蜀國的諸多秘密,考古工作者自1986年三星堆1、2號祭祀坑發現以后,一直在這片古蜀王都進行著持續不斷的考古勘探和發掘。除了再度發現6座祭祀坑以外,青關山發現的大型建筑基址,面積僅次于河南安陽一號宮殿北正殿,推測是古蜀國的神廟或者宮殿;三星堆城墻已基本合圍,三重城圈格局初現;發現8座祭祀坑的區域,可以明確就是三星堆王國的祭祀區……
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正在讓三星堆古城的面貌漸漸變得清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曉鈴
上下兩層
商代最高規格宮殿式建筑
“最近30多年來,三星堆遺址進行了20多次考古勘探和發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3月20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上,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長雷雨表示。
事實上,當三星堆1、2號祭祀坑大量珍貴文物出土以后,學術界已漸漸形成一個統一認知:三星堆古城極可能是古蜀時期的一座王都。
然而,作為一座王城,它的王陵、王宮在哪里?相比同一時期中原的古城,三星堆古城的面積是何等規模?古城的布局又是怎樣?兩座突然驚世出現的祭祀坑,遠不能回答這些疑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省考古院)隨即在三星堆設立考古工作站,持續的考古發掘就此展開。
2005年春,三星堆當地村民在為青關山臺地上的桃樹挖坑施肥時,意外發現了密集分布的紅燒土堆積。省考古院隨即對臺地進行了系統調查和勘探,明確紅燒土可能屬于一座大型建筑。雷雨介紹,青關山人工土臺現存面積有大約16000平方米,其中第二級土臺現存約8000平方米,2005年發現的這片建筑遺存,就處在第二級土臺的南部。
因為種種原因,這片大型建筑基址,直到2012年冬才開始進行進一步發掘。在此后大約一年時間里,一座長逾65米,寬近16米,建筑面積逾1000平方米的紅燒土建筑基址基本暴露出來——
它的平面為長方形,呈西北—東南走向。南、北、西墻墻基內外分別有一排共約200個密集排列的“檐柱”遺跡,墻基和“檐柱”礎部均由紅燒土塊壘砌、并夾雜有大量的卵石。10余處紅燒土墻基、“檐柱”和室內夯土中還存在掩埋玉璧、石璧和象牙的現象。雷雨表示,根據地層關系、墻基內包含物以及建筑形制判斷,這片建筑使用年代大約為三星堆遺址三期,是三星堆遺址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建筑面積最大的商代單體建筑基址,面積僅次于河南安陽一號宮殿北正殿的商代單體建筑。
這片巨大的建筑是什么用途?它的使用者又是誰呢?它會是三星堆王城內最高統治者的王宮嗎?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杜金鵬曾經應邀實地考察過青關山大型房屋基址。這位夏商周時期考古權威專家發現,這片基址的南北兩邊最外側,各有填充了紅燒土和鵝卵石的淺槽,并且呈凸字形對應成組,這是建筑的檐墻基礎遺跡。而采用這種雙排柱木骨做承重墻的方式,在中原地區商代宮室建筑中很常見。杜金鵬說,現存最早的雙排柱夯土墻宮殿建筑發現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夏代宮殿建筑4號基址主殿后檐墻,到了商代,偃師商城以及安陽殷墟宮殿建筑的多座基址,都發現了雙排柱夯土墻遺跡。
在建筑基址的內部,還發現了4個平面呈U字形的夯土墻槽,兩兩相對。這4個建筑遺跡沒有與檐墻相接,從其位置、數量以及平面結構看,極可能是樓梯間的承重墻。
綜合臺基、檐墻、山墻等考古現象,再結合木骨夯土墻的長度和兩墻之間的距離,杜金鵬認為,這片建筑的底層應有大約50米長,南北寬14.3米-14.5米,并且有上下兩層。
那這個體量在商代建筑中屬于什么等級呢?杜金鵬統計了河南偃師商城、鄭州商城以及安陽殷墟等商代王都重要宮殿建筑的相關材料,發現它們的主體建筑臺基寬度一般在9米-11米之間,長度在30米以上。如果寬度在13米-15米,就是最高規格的禮儀建筑了,“可見,青關山建筑體量達到了商代宮殿建筑最高體量規格,相當壯觀,是罕見的商代大型宮室建筑遺跡。并且它還有上下兩層,可能是當地最高統治者處理政務和舉行重大典禮的禮儀建筑,體現了使用者的尊貴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