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草地貪夜蛾危害后的玉米葉片。陳曉娟攝受草地貪夜蛾危害后的玉米葉片。陳曉娟攝

  防治 加大監測+綜合防控

  草地貪夜蛾因食性不同已分化出兩個生物型,分別是主食玉米高粱的玉米型和主食水稻牧草的水稻型。陳曉娟告訴記者,“目前遷入我國危害的草地貪夜蛾主要是玉米型,而草地貪夜蛾在四川也主要危害玉米,但也發現高粱等作物受害。”

  陳慶華告訴記者,“目前尚未發現草地貪夜蛾在川西越冬,但攀西地區周年氣溫高,草地貪夜蛾能成功越冬。”

  針對今年病蟲害加重發生的態勢,農業農村部要求在草地貪夜蛾發生區強化“三區四帶”布防,切實加大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冬春季防控和境外遷入蟲源撲殺,努力減輕當地危害,壓低北遷蟲源基數。

  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2021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要求在西南等地區設立重點監測點,結合高空測報燈和地面蟲情測報燈監測成蟲遷飛數量和動態。以玉米為重點,兼顧甘蔗、高粱和小麥等重要寄主作物,在作物生長季,特別是苗期和心葉期開展大田普查,確保早發現、早控制。生態調控技術方面,科學選擇種植抗耐蟲品種。生物防治方面,保護農田自然環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發揮生物多樣性的自然控制優勢,形成生態阻截帶。

  陳曉娟提醒,當田間玉米被害株率或低齡幼蟲量達到防治指標時,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乙基多殺菌素等高效低風險農藥,施藥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晩,注意重點噴灑心葉、果穗等關鍵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