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脫貧產業

  把蘋果賣出大山 提高村民收入

  說到發展,從事農業工作多年的朱地圖惹,在研究了越西當地的情況后,決定帶領村民發展蘋果產業。但在發展產業前,瑞龍村的道路等基礎設施,成了他最先要解決的問題,不然就算種了好蘋果,也很難賣不出去。

  為了改變村莊環境,改善村民出行條件,朱地圖惹帶著村組干部白天搞測量、晚上加班做方案,積極爭取縣級主管部門和大瑞鎮黨委政府支持,最終硬化了通村入戶道路3.6公里,在村里主干道上安裝路燈60盞,逐步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路好了,燈亮了,產業發展成了重點。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地圖惹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村組干部一道,深入挖掘瑞龍村資源優勢,制定了幫扶工作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并決定在當地大力發展蘋果產業。

  為了打消村民疑慮,他又開始連軸轉的工作,還自費組織村組干部、致富帶頭人和村民代表到西昌、樂山、眉山等地考察各地的種植項目。

  在他的努力推動下,一年左右,瑞龍村就建起了300畝的優質蘋果種植基地,還積極為大瑞鎮蘋果產業園區協調流轉土地400余畝,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3萬元。

  據悉,如今的越西縣已將蘋果、花椒作為農業主導產業,產業發展不斷提升。

  倒在家鄉土地上

  他把生命奉獻在扶貧路上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越西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摘掉了貧困帽子。精準扶貧的春風吹佛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縣級領導到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員,再到具體的幫扶責任人,詳細了解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制定脫貧計劃,加上越西人民的不懈努力,才交上這樣一份滿意的脫貧答卷。

  結婚以后,由于忙于脫貧攻堅工作,朱地圖惹和妻子在一起的日子還不到30天。2019年10月,由于工作任務繁重,朱地圖惹沒能陪伴在待產的妻子身邊。妻子抱怨說,“什么工作比陪待產的老婆還重要!”“不要老婆只要工作了嗎?……”這些都未能動搖他一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的決心。兒子一歲多了,見面次數不足5次,連兒子一周歲生日也未能參加。

  2020年11月13日,因身體不適,向所在單位請了一天假回西昌看病,中午回到位于西昌太和的父母家拿了以前的病歷,在詢問了父母近期的身體狀況、稍作停留后急忙前往醫院檢查身體。離去前母親拉著他的手說“地圖惹啊,回來了就多待一會吧,晚上陪我們兩個老人吃頓飯再走吧”。

  朱地圖惹聽聞母親的“抱怨”心生愧疚,聚少離多的日子已經形成了常態化,他很想陪著父母、陪著妻兒,可是因為脫貧攻堅工作的特殊性,不容他顧及“兒女私情”。“阿嬤,現在是迎省檢、備國檢的關鍵時期,時間緊、任務重,縣上也沒休息,我要以工作為重,待脫貧了,‘戰斗’勝利了,我再回來補償您二老和妻兒,我看了病就趕回去上班了,您照顧好身體”。說罷,朱地圖惹同志便出門前往醫院,可誰知就是這樣短短的幾句話,竟成了他留給家人最后的回憶。

  聽到他意外去世的消息,村民曲木阿牛眼淚止不住地流下,這個青年在她家幫忙接通電視信號、報銷醫療保險、聯系愛心企業送雞苗等場景,讓她難以忘記。

  一起共事三年的村支書曲木巫來說,“送朱地圖惹走的那天,我去了西昌殯儀館,面對他年邁多病的父母和憔悴的妻子,心里滿是愧疚。他太累了,走村入戶搜集戶情,加班加點整理資料,還忙前忙后幫著村里籌建扶貧產業,生了病也沒有時間好好休息。他的身體是被拖垮的。”

  在父母和妻兒眼里,朱地圖惹說地最多的就是,“等脫貧摘了帽,‘戰斗’勝利了,我再好好陪你們。”

  這位倒在國家脫貧工作上的中國共產黨員詮釋了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奉獻是青春最美麗的姿態。他用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的無悔初心,以自己短暫而充實的一生書寫了新時代青年的錚錚誓言。

  2020年12月14日,四川省人社廳、省直機關工委、省扶貧開發局給予朱地圖惹同志四川省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追記大功;2021年2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追授朱地圖惹同志“成都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本文圖據成都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