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拼圖”讓神樹重新“生長”
2019年,3號神樹的修復獲得了國家文物局劃撥的修復專項資金,修復正式啟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派出了文物保護團隊保駕護航,文物拼接修復的工作,則主要由三星堆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專家郭漢中領銜。
他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就是文物“預拼接”,也就是把70多段殘件,拼出大概的神樹形狀。再用絲線纏繞捆扎、鋼架支撐的方式,暫時“站”起來。
郭漢中自有“拼圖”絕招。二號祭祀坑的文物都經過敲砸才填埋,損毀嚴重。預拼接時,郭漢中根據樹枝斷截口細微的區(qū)別,找出兩兩相連的殘枝。“如果這兩根樹枝斷截口吻合,說明它們曾連在一起。”3號神樹樹枝纏繞的形態(tài),還給他上了雙保險,“樹枝拼接好以后,如果斷面處纏繞的線條沒有錯位,就更能說明拼接成功。”
主樹干就這樣漸漸長在了一起,掉落的6根枝椏也分別進行了拼接。盡管還沒有正式拼裝,根據樹枝上的斷截口以及細微處的信息,郭漢中在腦海里復原出了3號神樹大致的形狀——它的三足底座裝飾了花蕊,底座往上,主樹干共有3枝。再往上,最底層的樹枝為單枝;而更上一層的樹枝則為雙枝。為何得出如此結論?郭漢中指著樹干上的斷口處讓記者辨認,果然,底層樹干上連接樹枝的斷口只有一個,而上層的斷口則為兩個挨在了一起。不僅如此,神樹樹干上層,原本就殘存著一株雙枝,下層殘留的樹枝則為單枝。斷口與殘枝相互印證,證明郭漢中的推測完全正確。
在神樹拼接過程中,郭漢中不僅讓兩件獨立的人首鳥身像重新飛上了樹頂,還為它們找到了散落多年的精美尾翎,成為修復過程中的一大驚喜。
三星堆人首鳥身像,當年出土時有兩件已經從神樹上脫落。文物定級時,它們也單獨評為了國家一級文物。然而,它們和3號神樹樹頂上另一件殘留的人首鳥身像造型非常相似,被學術界一致認為是3號神樹殘件。因此當分別保存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三星堆博物館的3號神樹殘件終于重新聚首時,郭漢中把兩件人首鳥身像也分別放到了樹頂。毫無意外,它們頓時形成了3個人頭鳥身像身體向外、展翅欲飛、威風凜凜站在神樹花蕊上的造型。
這時郭漢中發(fā)現,神樹上已有的人首鳥身像尾翎殘斷,缺失部分不知什么造型。他想起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報告里線描了一件鳥形飾,造型和大小與人首鳥身像頗為匹配,于是興沖沖地來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一大堆鳥形飾殘件中,郭漢中找到了兩根完整的尾翎。拿回來一拼,果然就可以插在兩件人首鳥身像后面。“原來那件尾翎殘斷的,如今找到參照物,以后也可以照此復原了。”他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