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或是《山海經(jīng)》中的扶桑樹
人首鳥身像是神話中的木神句芒
雖然神樹還未完全復原,當年參與祭祀坑發(fā)掘的兩位領隊陳德安與陳顯丹已經(jīng)有了初步論斷,認為“這株神樹,刻畫的應該就是《山海經(jīng)》里的扶桑樹”。
陳德安說,《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曾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里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湯谷,通常認為在東海之東的碧海中,意即在遙遠的東方,太陽棲息的神樹扶桑就生長在那里。扶桑樹的形狀,漢代文學家東方朔根據(jù)記載,在他的《海內(nèi)十洲記》中這樣寫道:“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讓人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是神話傳說中的扶桑造型,三星堆的先民們竟然充分發(fā)揮藝術想象制作了出來。
“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三星堆人對神樹、對太陽的崇拜。”陳顯丹說,三號神樹的大小、造型和一號神樹大不相同,“同時也可以說明三星堆人的神樹不止一種。一號神樹體量巨大,可能放置于固定場所,小的青銅神樹或許就可以靈活移動,在不同的祭祀場所使用。”
那站立在神樹頂端的人首鳥身像又是誰呢?兩位考古專家均認為應該是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句芒(gōu máng)。在神話傳說中,句芒正是人首鳥身,太陽升起的地方和神樹扶桑都歸他管。因此三號神樹上,他站在扶桑之上似乎就順理成章了。
作為當年祭祀坑發(fā)掘的親歷者,陳顯丹期待著三號神樹最終的復原。他告訴記者,三號神樹的樹干上,殘留著包裹的金箔;祭祀坑出土的殘件中,有一些3個一組的小果實也包有金箔,此外還有一些金牙璋、金魚之類的小件。三號神樹的樹枝上殘留有一排排掛孔,還有一個殘留掛鉤,那么,這些金飾是否就是神樹上散落的裝飾物?如果是,那么三號神樹則將以精美取勝。
在沒有確切信息前,文物修復專家當然不可能隨便把這些金飾掛到神樹上。但在三維電腦模型上,他們計劃嘗試把這些配飾“掛”上去。三星堆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余健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更直觀、鮮活的方式吸引公眾加深對文物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