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c/crawl/380/w580h600/20210407/6c53-knipfsf1155971.jpg)
![](http://n.sinaimg.cn/sc/crawl/299/w499h600/20210407/c13a-knipfsf1156384.jpg)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復專家郭漢中與三號神樹。(一、二號神樹由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三星堆博物館迎來4萬余名觀眾。高大的青銅神樹、造型神秘的縱目面具等國寶文物,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鮮為人知的是,1986年對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的發掘中,出土神樹并非只有一件,而是估略有6至8件之多。記者4月6日從三星堆博物館獲悉,經國家文物局立項批復,三星堆三號神樹的修復已經啟動并初見成效。35年前出土時的70多截青銅殘件,經文物修復專家預拼接,已重新“生長”,初露神樹芳顏。
據介紹,這株神樹在完全修復完成后,將在博物館公開展出,與三星堆鎮館之寶——一號青銅神樹一起,共同展示三星堆時期杰出的藝術創造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曉鈴/文向宇/圖
休眠
出土30余年后才修復
與一、二號神樹造型截然不同
記者在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看到,預拼在一起的三號神樹,主干兩兩纏繞、向天際蔓延生長;樹枝分兩層,枝蔓上有密集掛孔,顯示曾經掛有飾件;樹頂上,神秘的人首鳥身像展開雙翅、尾翎高高豎起……盡管整件神樹僅有1米左右,但與一、二號神樹截然不同的優美造型,仍然令見多識廣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贊嘆不已。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因當地村民燒磚取土被意外發現,隨即開始搶救性發掘。在二號祭祀坑,出土了多件國寶級文物,其中就包括修復后高達396厘米的一號青銅神樹。而在隨后的發掘整理中,考古人員發現被砍砸埋入祭祀坑的青銅殘件中,還有6至8件神樹。它們看上去似乎造型接近,但以三號神樹為代表的殘件,風格尤為獨特。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一號青銅神樹最大的特點就是體量巨大,尤其枝干一側,有一條龍沿樹而下,似乎借此表達神樹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的世界觀。二號神樹目前僅留一米多高的下半段,底部是山形底座,與一號神樹相似,卻多了跪坐人像,且樹干上伸出的枝條上翹,與一號神樹下垂的樹枝不同。
考古人員在整理這些殘件時,發現有一批神樹的樹干頗為不同。它們并非光滑的一根,而是鑄成了兩兩纏繞的麻花造型。這批殘件多達70余件,標注為三號神樹。
時隔30余年,當一批又一批文物經過修復送入博物館展廳之后,三號神樹的修復也提上日程。三號神樹的殘件相對較多,可以修復出相對完整的神樹,更重要的是,其樹枝形態、樹頂的人首鳥身像相比一號神樹,都十分特別,這說明它是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另一種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