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李小林在成都獅子山一段枯木上發現的野生粉色毛木耳。

  據介紹,“粉耳1號”生育期約40-45天,新鮮幼嫩子實體通體呈粉紅色,成熟子實體單片簇生型有耳基,耳脈,腹面呈粉紅色,背面有短絨毛,干耳呈淺紅色。菌絲生長適宜溫度16~25℃,出耳適宜溫度15~32℃;較主栽四川德陽地區主栽品種“上海1號”提前出耳5~10天。除此外,“粉耳1號”還具有耳片肥厚、鮮香清脆等特點,適宜于鮮耳銷售和烹飪,尤其適宜于作為燙火鍋的食材。

  “目前‘粉耳1號’還處于菌株階段,成為新品種還需要經過品種的適應性試驗、品種特性測試、專家田間技術鑒定、省種子站認定等過程。成功馴化后,對今后推進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對農村經濟鄉村振興群眾增收,以及食品安全都有很大的價值。”李小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