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號祭祀坑年代真的被刻意壓低了嗎?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著名科技考古研究專家吳小紅是此次三星堆4號坑碳十四測年的負責人,她表示,三星堆一、二號坑的確出土了大約3立方米的燒骨殘渣、碳屑灰燼以及象牙和骨器等,“理論上它們的確都可以用來進行測年。”但1986年一、二號祭祀坑屬于搶救性發掘,并沒有采集測年樣本。另外,“當時的常規碳十四測年法所需樣品量很大。一、二號祭祀坑中可供測年的動植物樣本基本都經過了火燒,有機組成部分保存較差。要從這類樣品中提取足夠的純凈有機組成部分很不容易。”

  據介紹,用骨渣進行碳十四測年,首要程序就是去除污染。一、二號祭祀坑的骨渣原本就經過火燒,再在地底埋藏數千年,膠原蛋白不斷降解,“用酸一泡基本就沒了。”所以,1997年時,四川選擇了三星堆一號坑的木炭樣品送到北京大學碳十四實驗室進行了測年。然而這次測年的結果誤差很大,年代的不確定性可以差好幾百年。吳小紅表示,這種數據的可靠性較差,“無法用來進行細致的年代討論。”此外,當時也沒有針對送檢的木炭樣品做進一步分析,不能判斷是不是木炭因為年輪或是木炭空隙包含了粘土等物質,造成了年代差。

  因為當年測年效果不佳,考古學者根據出土青銅、玉石器等文物的年代特征以及地層疊壓關系,綜合判斷了一、二號祭祀坑的大概年代上限不早于殷墟一期,下限延續至殷墟三四期。這個未能早于商朝的結果令“夏都”說的擁躉大為不滿,三星堆“不敢做碳十四測年”的陰謀論開始流傳。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三星堆遺址一期最早大約可以上溯到距今4600年,那時還是新石器時期,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在更晚的二期,“所以不能看到銅人就和4600年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