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鳴梁 圖片由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
根據山洪災害發(fā)育類型、分布密度、活躍頻率、危害程度、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條件及發(fā)育現狀,四川的山洪災害分為六個活動區(qū)域。
(1)川西強烈活動區(qū):分布于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一帶的高山峽谷區(qū),區(qū)內密布有鮮水河、安寧河、則木河、松潘等地震帶,致使山洪災害十分頻繁。
(2)川北盆周山區(qū)強烈活動區(qū):分布于我省北部德陽、綿陽、廣元一帶的深切割中低山地區(qū),地質環(huán)境較差,滑坡、崩塌活動強烈。
(3)川西盆周山區(qū)活動區(qū):分布于盆地西部邊緣雅安、樂山一帶的中低山深切割區(qū),受地形的影響,迎風坡降水豐富,滑坡、泥石流災害極為活躍。 寶興、雨城、漢源、馬邊、峨邊等縣城可能直接受到危害。
(4)川南盆周山區(qū)活動區(qū):分布在宜賓、瀘州南側的低山至低中山山區(qū),以滑坡及崩塌為主,每年都對當地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造成較大的危害。
(5)盆地東部低山丘陵區(qū):分布于巴中、達川、廣安、南充等地, 以滑坡為主。通江、南江、平昌、南部、廣安、萬源等縣城都會受危害。
(6)盆地西部丘陵平原弱活動區(qū):分布于盆地中部的成都、資陽、內江一帶,山地災害活動較少,但沿河谷兩側和低山區(qū)仍有少量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