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鳴梁 圖片由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

  四川是全國山洪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從現狀看,目前四川有防洪任務的河流達3174條,山洪災害危險區有28156個,在全省4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里,38萬平方公里是山洪防治區;全省183個縣級行政區中,175個有山洪防治任務。

  面對嚴峻災害防治任務,四川如何發力破解山洪之困?

  “人防”+“技防”+“智防”

  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江河超標洪水、水工程失事、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等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明顯增高。為此,超標洪水防御、水庫安全度汛和山洪災害防御一直都是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工作的重點。

  此外,小的山洪溝大多上游在高山峽谷地區,沒信號、沒電,很少安有監控設備,再加上不少已安裝的監測設備老化嚴重,“隱患在哪里”和“什么時候發生”仍是兩大難題。

  不少基層水利部門和專家表示,針對四川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相伴而生的特點,除了加強“人防”外,更應該提升“技防”、“智防”能力,如在無人區加強智能雨量監測站建設,引入專業團隊、技術,實現對隱患點地表的動態變化監測等。

  在山洪溝治理的工程措施中,水利等部門建設的攔擋壩,可以攔截山洪暴發時沖刷的樹木、石塊等固體物質,防止溝道淤積、橋涵壅塞而影響洪水宣泄。而水利部門負責的堤防、護岸等,可減少洪水對河道的破壞,并盡量讓洪水沿河道流動。

  逐步建立完善山洪災害預警系統

  在山洪災害防御方面,以往四川發布相關預警往往是各地防指部門先發信息到各風險區相關負責人,再由相關負責人通過多種方式通知到區域內的人員。

  如何確保預警信息能及時發出去,受威脅的群眾人人收得到?

  “為打通基層防汛預報預警‘最后一公里’,我們將嚴格預警發布,加強與移動、電信、聯通等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合作,努力實現山洪災害危險地帶區域內常住人口靶向預警和外來人員、流動人員的風險提示預警。”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目前,對于山洪災害的防治主要是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群測群防等非工程措施和建設堤防、護岸等工程性措施。2010年,我國啟動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逐步建立起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

  而在四川,不少山洪溝下游處設有雨量站、水位站等監測設備,它們收集到的數據自動傳輸至各個縣的山洪災害預警系統。一旦發現數據超過正常數值,村鎮干部、監測員就通知、組織群眾轉移。

  此外,不少基層水利人也建議,對山洪溝進行有效治理,需要從恢復山體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層面進行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