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文/圖

  異地就醫定點醫藥機構已達12907家、228萬人次外地參保人員在成都聯網直接結算、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已覆蓋1372萬人……4月22日,成都市醫療保障局舉行“醫保守護幸福美好生活”集中采訪會,亮出2021年一季度“成績單”。在成都,異地就醫更加便捷,成年城鄉居民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覆蓋范圍,醫保服務窗口正全面推進服務便民化,一項項幸福美好生活醫保基礎正進一步夯實。

  異地就醫更加便捷

  成都與16個城市開通門診聯網結算

  “目前我市異地就醫定點醫藥機構達到12907家。全市所有符合條件的899家定點醫療機構均開通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成都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不斷增加全市異地結算醫藥機構數量,精簡異地就醫備案要件、拓展備案渠道,切實方便群眾異地就醫,2020年全市新增異地就醫醫藥機構1735個。目前,成都已實現異地就醫備案全城通辦,今年4月1日,在成都市范圍內打破屬地辦理的限制,申請人可自行選擇成都市任一醫保經辦機構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業務。

  同時,新增取消備案地區,取消了成都參保人員到米易縣就醫需備案的剛性規定,為3萬余成都在米易居住的候鳥老人解決了備案難報銷繁的問題。

  成都市還協同重慶、云南、貴州、西藏醫療保障部門,開通跨省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目前,四省16個城市已開通門診聯網結算,5萬余名群眾受益,雙向結算費用近6萬人次,結算金額1000萬余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228萬人次外地參保人員在成都聯網直接結算,涉及醫療費用總額35.4億元,醫保支付18.4億元;成都共有113萬人次參保人員辦理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涉及醫療費用總額5.8億元,醫保支付2.9億元。

  該負責人介紹,成都獲得國家醫保局支持,已成為全國首批自助備案試點城市。“下一步,將依托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微信小程序,辦理異地就醫自助備案服務。”

  深化“長照”保險試點

  成年城鄉居民納入保障范圍

  成都是全國首批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經過3年實踐,成都于去年7月啟動新一輪深化試點,提高城鎮職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水平,實施居家照護從業人員規范化培訓,推進社會支持類上門服務。自2021年起,成都陸續將成年城鄉居民和省本級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納入制度保障范圍。截至今年3月,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覆蓋1372萬人,累計受理失能認定申請5.17萬人,評估通過3.86萬人;支付待遇65.43萬人次,共7.55億元。同時,成都引進各類市場主體150余家參與提供專業照護服務,提供照護產業相關崗位3萬余個。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成年城鄉居民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了制度的公平性。截至3月,全市成年城鄉居民參加長期照護保險428萬人,保障城鄉居民失能照護風險的制度效應逐步顯現,“廣大城鄉居民,特別是遠郊農村地區的居民紛紛為政策實施點贊。”

  今年2月起,省本級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也納入制度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了制度覆蓋面。截至3月,省本級參保職工參加長期照護保險24萬人,通過失能評定463人,在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中率先實現同城同待。

  “對于城鎮職工失能人員,居家照護從業人員不能提供或專業要求高、風險難度大的服務項目,由專業機構為其提供上門服務。”該負責人說,成都創新建立“居家親情基礎照護服務與機構上門專業照護服務相結合”的服務供給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37萬人享受社會支持類上門服務19.8萬次,基金支付1887.25萬元。

  探索罕見病用藥保障

  預計年支付金額約3443萬元

  今年1月,均價700元的心臟支架在成都落地。2月,冠脈擴張球囊價格經過集采后,均價從3248元下降至327元,平均降幅達89.9%,最高降幅達93.3%。創新醫用耗材集采的同時,成都探索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建立了罕見病用藥保障制度,首批7個罕見病藥品已納入保障范圍。目前,成都市相關罕見病患者已陸續用藥,預計將有約124名罕見病患者受益,年支付金額約3443萬元,極大的減輕了罕見病患者家庭的醫療支付負擔。

  該負責人表示,成都已形成資助參保、門診救助、一般住院救助、大病住院救助、補充醫療救助、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和“一站式”聯網結算服務的城鄉統籌6+1醫療救助機制。2021年1月至3月,資助參保14047人,資助資金481萬元;門診救助16769人次,救助資金2455萬元;住院救助21370人次,救助資金2224萬元。

  據了解,成都同時推行醫療保障適老化服務、打造群眾身邊醫保工作站、推進醫保窗口服務更加便民化,全面提升參保群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