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斷層之難:45歲以上占80%

  據(jù)統(tǒng)計,廣安市500多人活躍在民間救援隊里,但經(jīng)常參與救援的隊員并不穩(wěn)定,人員流動時有發(fā)生。楊建偉擔心,一線救援后備力量不足,不久的將來,民間救援隊傳遞“接力棒”會面臨不小的難題。

  以廣安藍天救援隊為例,該救援隊一共有170名隊員,其中25歲以下的隊員只占5%,而45歲以上卻占了80%。廣安藍天救援隊隊長徐暉說,年輕人通常忙于生計,沒有閑暇時間和精力放在救援隊上,另外,一些年輕人可能一時興起加入,但隨著興趣變淡以及救援的辛苦,也會退出。如此,救援隊中的“年輕血液”也越來越少。

  “雖然隊員們年齡偏大并不影響救援任務,但長遠看來,多些年輕人總歸是好的。”杜靜表示,年齡較大的隊員們雖注重鍛煉,但后面身體機能也會漸漸跟不上救援任務,所以需要年輕人作為儲備力量,接過任務。

  救援時,被誤解也是常有的事兒。

  回憶起一次幫助村民捅馬蜂窩,岳池藍天救援隊隊長蔣興勇有些哭笑不得。當時隊里還沒有“無人機射燒”這種高科技,只能將樹鋸倒然后摘除馬蜂窩。半小時后任務完成,隊員們準備收隊返回,卻被當?shù)卮迕窭〔蛔屪撸缶仍牨仨毎唁彽沟臉淇吵尚〗兀屗麄兛梢阅没厝ギ敳駸4迕竦睦碛墒牵爢T是收了錢的,這是他們理所應當做的。然而他們作為公益組織,救援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有時心里還是感覺很委屈。”

  “有的人很不以為然,會覺得‘我們吃飽了沒事做’‘很傻’。對于沒太多社會經(jīng)驗的年輕人來說,常會因聽到不友好的言論,產(chǎn)生心理落差而放棄。”蔣興勇說,救援隊也在思考如何打破認知邊界,提升群眾認可度。

  未來解決之道:可探索和政府救援力量共享裝備

  事實上,不論鄰水還是外地,官方和民間應急力量都曾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去年抗疫時,鄰水縣相關(guān)部門與藍天救援隊進行了合作。寧波、南寧、合肥等地的官方部門,還和藍天救援隊洽談或簽署戰(zhàn)略協(xié)議,加強協(xié)同作戰(zhàn)。

  不過,在杜靜等民間救援隊人員看來,民間救援隊雖定位于政府的應急補充力量,但還是面臨少資金、后繼乏力等尷尬處境。他們表示,上述尷尬,在許多地方的藍天救援隊身上同樣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