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何浩源 廣安觀察 彭娟
無人機緩緩起飛,對準樹上的馬蜂窩,噴火管吐出長長的火焰。過了不到5分鐘,燃燒起來的蜂巢逐漸剝離,一片片掉落。“這玩意兒高級,這樣桶馬蜂窩不危險了。”圍觀的村民拍手叫好。
近日,廣安市鄰水縣牟家鎮金鳳村村民發現一個馬蜂窩,于是打電話向鄰水藍天救援隊求助,隊員們用無人機燒射的方式,幾分鐘就解決了這個馬蜂窩。然而在這臺價值上萬元的“高科技”背后,卻有著隊員們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四處籌資、自掏腰包……
![](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10423/ee10-kpamyii6986517.jpg)
近年來,在地震、泥石流等災難救援現場,活躍著民間救援隊的身影,成為官方救援力量的重要補充。但馳援背后,是高昂的付出。設備采購、每次出動救援,都是不菲的費用;民間救援隊生存狀況如何?面臨哪些困難?
資金設備之困:今年到目前只收到5000元捐贈
當天鄰水藍天救援隊在金鳳村使用的無人機于去年12月購買,花費近1.5萬元。“這筆錢基本都是隊員自籌的。”鄰水藍天救援隊隊長杜靜說。
在鄰水縣一家大型超市負一樓,就是鄰水藍天救援隊的儲物間,大概200平米。杜靜是這家超市的負責人,負一樓是超市整體租下來的,但這片區域一直沒有被利用,所以杜靜就將其作為了救援隊的儲物間。
儲物間內,放置著鄰水藍天救援隊的大部分家當:其中最值錢的是價值4萬元的水下生命探測儀,可以用來確定落水者的位置。此外還有沖鋒舟、頭盔、繩索、救生衣、靴子、破拆工具、消防設施等裝備,大多來自于隊員自發的集資購買。
“救援是自愿且無償的,結合本地實際,很多裝備都是必不可少的。救援行動所需的裝備并不便宜,一次救援需要準備很多東西,每項花費都需要隊員自己承擔。”杜靜說,以山地頭盔和廢墟頭盔為例,目前隊員使用的一款580元的頭盔是同類產品中最便宜的。
2020年以前,鄰水藍天救援隊沒有注冊,不能接受捐贈。不僅設備要集資購買,每次出動救援,比如燃油消耗等費用,都需要隊員自費,出勤一次至少需要200元成本。楊建偉今年53歲,是救援隊里最年長的隊員,曾是一名建筑師。他說,每年要出勤上百次,需要花費5000到6000元。
2020年3月,鄰水藍天救援隊成功注冊后,全年共收到23萬元捐贈,杜靜用這筆錢買了水下生命探測儀、沖鋒舟等設備,并且給隊員們解決了每次外出救援的費用。杜靜把支出清單貼在了儲物間的墻壁上,上面記錄了從去年3月到現在的支出,總共是25萬元左右。“但今年到現在才收到5000元捐贈,下半年運行可能會比較吃力。”杜靜說。
事實上,廣安其它地方的民間救援隊也都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廣安藍天救援隊今年到目前捐贈收入還不足兩千元,而2020年5月組建的岳池藍天救援隊,目前還未注冊成功,一切費用都由隊員們自掏腰包。
由于救援需要專業技能,隊員的培訓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節約培訓資金,鄰水藍天救援隊自發號召老隊員培訓新隊員。但是如果隊員要考取相關的證書,就必須要自費,楊建偉的沖鋒舟駕駛證和全國地震救援證就是他當初花了幾個月時間以及1萬多元所考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