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然環境復雜區、人類活動多樣區,氣候變化對四川的影響范圍廣、類型多、風險大。近年來,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以多個國家、省部級項目為支撐,跟蹤分析四川氣候資料,對四川氣候變化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

  “隨著未來氣候變化趨勢持續,四川省面臨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特別是高原冰川凍土、川西北泥炭地、大江大河沿岸、干熱河谷地、大熊貓棲息地等地區氣候變化風險形勢嚴峻。”日前,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研究員陳超接受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專訪,詳解四川氣候變化的事實趨勢、未來影響預估及應對策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婷

  A看現狀

  盆地區“暖、干”化川西高原“暖、濕”化

  據1961年-2019年間氣象觀測資料,研究人員發現:近20年是四川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在觀測期內,四川全省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17℃。

  按照四川地形特點,研究人員進一步開展細分研究發現:同一時期,攀西地區升溫速度最快,為0.29℃/10年,超過同觀測期內每10年氣溫升高0.24℃的全國平均水平;盆地升速最慢,為0.14℃/10年;川西高原升速居中,為0.23℃/10年。

  分季節看,各季節平均氣溫均呈變暖趨勢,其中冬季平均氣溫上升速率最快,平均每10年升高0.20℃。1961年-2019年,全省年降水量區域差異大,其中盆地每10年減少12.7毫米,川西高原每10年增加10.4毫米,攀西地區線性變化趨勢不明顯。

  可見,盆地區氣候“暖、干”化發展趨勢明顯,而川西高原則表現為“暖、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