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日前,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以來,四川省已建成專業監測預警項目3732處,數量居全國第一,范圍覆涉及全省20個市州的108個縣,約4萬余戶、17萬余人受益。隨著自動監測設備全面上陣,四川地災監測不斷向“人技結合”推進。
2017年起,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啟動地質災害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建設工作。自動化監測體系包括自動監測設備和信息平臺。其中,監測設備主要有位移變形監測儀、雨量站、裂縫報警器等專業設備。除了設備,我省還建設了統一的信息平臺,確保省、市、縣、點監測信息互聯互通。
![](http://n.sinaimg.cn/sc/crawl/484/w550h734/20210426/00db-kphwumr2455689.jpg)
4年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堅持上下聯動、合力攻堅,把監測點位選擇、設備科學選型、建設方案編制及布設安裝調試作為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既關注險情相對緊迫、威脅較大的隱患點,又加強地質構造、變形趨勢分析,并逐點細化平剖面圖、設備選型、點位布設等內容,科學指導布設安裝。截至目前,四川安裝設備數量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接入國家平臺的11060臺(套)設備整體在線率94%,取得監測預警項目建設階段性成效。
四川還對2020年以前已建專業監測設備系統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整治,整治后四川省現有12656臺(套)設備,在線率達94.5%,覆蓋7389處隱患點。據了解,2021年專業監測預警項目建設完成后,四川省基本實現受威脅30人以上隱患點專業監測全覆蓋。
![](http://n.sinaimg.cn/sc/crawl/369/w550h619/20210426/aadf-kphwumr2455907.jpg)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對已建成的專業監測預警項目正在開展“回頭看”,自查自糾,確保專業監測預警設備在汛期發揮最大功效,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下一步,該廳將積極配合自然資源部檢查組赴市、縣開展檢查,現場查看隱患點資料、設備安裝合理性、預警閾值設置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