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IP人格化 衍生系列科普作品
此前,在完成振動和熱試驗之后,這枚“太空熊貓”模型被安裝在了“航升一號”(又名“中安國通一號”)衛星相機視場方向的一個專屬“座位”上。據了解,衛星將繞地球飛行3年左右,衛星上的相機將在地球不同位置上方拍攝“太空熊貓”和地球的“合影”。
“目前,我們正在對衛星上的相機進行調試,再過幾天,‘大空’與地球的‘合影’將會傳回地面。”白瑞雪說。
發射“太空熊貓”只是第一步。白瑞雪介紹,以此為契機,將打造“太空熊貓“IP。“在其人格化的設計中,這是一只不愿當網紅、一心想要當航天員飛上中國空間站的大熊貓。它的形象和故事,將出現在航天科學教育、科學傳播和大熊貓保護事業相關的科普課程、動漫、舞臺劇、電影等系列作品中。“
此前的“中國航天日”,以“大空”為“主角”的載人航天科普課程《大熊貓漫游中國空間站》已在喜馬拉雅等平臺上線。它的受眾,是4歲到94歲的地球人。
““大空”飛向太空花了多少錢?白瑞雪表示,“這不是一個商業行為。這是我們自己的衛星,衛星研制成本在幾百萬左右。我們希望衛星在完成科學、技術與工程任務的同時發揮其社會效益,以全新的方式傳播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輸出原創內容,激勵公眾去感受探索未知的美好,激勵每一個平凡而心懷好奇的少年在科學、技術、工程的星空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