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殷鵬 文/圖

  截至目前,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共抽查復核了894份環評文件,共對61家編制單位及93名編制人員予以通報批評和失信記分,累計失信記分155次,查處力度位于全國前列。這是記者4月29日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經過一年多實踐,環評質量考評‘紅黑榜’制度已初見成效。”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銀昌介紹,通過“紅黑榜”制度,環評編制質量差、業務能力不足、責任心不強的單位一次或多次上榜,逐漸進入“限期整改名單”“重點監督檢查名單”“黑名單”等三個失信名單,“紅黑榜”宣傳引導、信用累計、警示懲戒等作用逐步加大,為持續改善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紅黑榜”究竟是什么?

  通過正面激勵和反面警示,倒逼環評單位提高編制質量

  何為環評質量考評“紅黑榜”?據李銀昌介紹,隨著國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環評編制單位資質取消后,在川注冊環評編制單位從30家發展到近500家,而這些環評編制單位質量參差不齊,給環評質量管理帶來壓力和挑戰,也給我省重大項目推進帶來一定影響。

  在背景下,為加快環評速度,同時提高環評質量,去年省生態環境廳創新建立環評質量考評“紅黑榜”制度,旨在通過正面激勵和反面警示相結合的方式,倒逼環評編制單位提高編制質量,引導幫助企業擇優選擇編制單位,縮短工作周期、提升質效。同時建立健全我省環評市場誠信體系,促進我省環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從會上獲悉,“紅黑榜”目前共有三個層次名單,分別為重點監督檢查名單、限期整改名單和黑名單。

  其中,對列入“重點監督檢查名單”的信用管理對象,全國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其編制的環評文件復核將提高抽取比例和頻次。對列入“限期整改”的信用管理對象,限期整改期間全國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不受理信用管理對象報送的環評文件。

  而被列入“黑名單”的編制單位,處罰期限為5年,期間全國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不受理信用管理對象報送的環評文件——三個名單層層遞進、懲處力度不斷加大,違法成本不斷提高。

  “紅黑榜”成果如何運用?

  實現環評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雙罰制”

  值得關注的是,“紅黑榜”實現了“雙罰制”,即對環評文件存在質量問題的環評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都實施相關處罰,也就是無論是單位或個人都必須承擔各自的失信后果,兩者無法互相推諉、頂替。任意一方進入失信名單,開展后續環評工作或者報送環評文件時,都會受到全國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更加嚴格的監管或限制。

  例如,一家環評編制單位進入“限期整改名單”,那么它無論換哪一位環評工程師,限期整改期間都不能以本單位名義報送環評文件;如果一位環評工程師進入“黑名單”,那么他無論換到哪家公司,5年內也無法以自己名義簽字報送環評文件。

  “‘紅黑榜’有效引導企業擇優選取環評編制單位。”在李銀昌看來,“紅黑榜”動態更新監管信息,規范環評市場,建設單位在選擇環評編制單位時,可以避免選擇這些業務能力差、出錯幾率高的單位。同時,通過提前介入環評文件編制過程,有效避開常見問題,提高環評文件編制質量。

  哪些單位上了“紅黑榜”?

  已有18家環評編制單位被列入“黑榜”

  李銀昌透露,目前,重慶九天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等10家單位已列入“限期整改名單”,安徽通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已列入“重點監督檢查名單”,重慶豐達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已列入“黑名單”。其中,德陽顯眾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環立新環保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在全省范圍內均被通報并失信記分2次。

  “從質量情況上看,環評質量差的文件存在許多共性問題。”李銀昌介紹,首先是降低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導致預測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出現偏差。其次,主要污染源或污染因子遺漏,導致提出的環保措施缺失或不足。最后,環保措施可行性論證不可靠,導致提出的環保措施不能有效地消除環境污染,“這樣的環評文件根本無法發揮源頭預防、決策參考、改善環境的作用。”

  下一步,四川將將繼續運用環評質量考評“紅黑榜”制度,綜合運用環評文件評分、大數據校核等手段,堅持問題導向和嚴懲重罰,持續嚴格四川環評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