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又叫仰鼻猴,是靈長類中數一數二的“美猴”。川金絲猴,是典型的季節性繁殖物種,一般在每年3-5月繁殖產子。

  近日,記者就去成都動物園看了一盤兒川金絲猴,并獲得了一個新知識——動物園的專家說,川金絲猴的下一代并非像人一樣專由父女撫育,而是由其媽媽和阿姨共同撫育,這就是所謂的“阿姨行為”。

  “阿姨行為”是怎么形成的呢?記者進行了追問。

  “川金絲猴社群中存在明顯的‘阿姨行為’。”專家說,“阿姨行為”是指群內除母親外,其它雌性個體對幼兒的撫育行為。“阿姨行為”表現的強烈程度與阿姨的生育經驗有關,經驗越不豐富,“阿姨行為”就越強烈。

  幼兒由阿姨照顧時,它的母親又在干什么呢?母親大多時候在吃飯。原來,川金絲猴的“集體主義”觀念非常強烈,阿姨們“你爭我搶”地照顧別人的孩子,是為了讓孩子的母親騰出更多的時間取食,從而為幼兒提供充足的乳汁。

  母親與阿姨有著密切的分工。研究發現,川金絲猴的阿姨照顧幼兒期間,幼兒總是時不時的發出“呀。。。。。。呀。。。。。。”的抗議聲音,可能是阿姨對它們的照料不夠周到。一般情況下,幼兒的這種抗議聲得不到母親的回應,母親會“裝聾作啞”,任憑它們叫喊,但是寶寶如果抗議相當強烈,母親還是會主動過去接管的。

  在川金絲猴的育幼中,母嬰和“阿姨行為”往往相互交織,由母親照顧嬰兒時,阿姨也會從母親懷中搶奪嬰猴,“阿姨行為”發生時,母親也經常從阿姨懷中奪過嬰猴由自己照顧。

  專家說,對群居生活的川金絲猴而言,“阿姨行為”有重要的社會功能,讓缺乏生育經驗的“準媽媽”們學到撫育幼兒的經驗,為它們將來生育嬰猴打下基礎。可見,“阿姨行為”的存在,起到了“多贏”的效果,對母親、幼兒、阿姨都有重要意義。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成都動物園微信公眾號,成都動物園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