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變

  4月30日,宜賓三江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為宜賓健翌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頒發了全市首張“交地即交證”不動產權證書,將交地與交證的時間差從最短3個工作日,壓縮到“零時差”。

  3天到0天,“非一般”的體驗背后,是省級新區“飛一般”的執行力。在成都東部新區,僅1個月內就實現與成都高新區、龍泉驛區、簡陽市共計9320項行政審批事項、900余個在建項目全部移交。

  這一年來,省級新區的“軟環境”在變,“硬件環境”也是從無到有。記者沿著南充火車站北上,車行不到半小時就到了臨江新區順慶片區。一年以前,這里到處都是蒙著防塵網的小山丘,而現在,一棟棟新廠房拔地而起,不少已經投入使用。

  “當時我們來看項目都是穿著筒靴、踩著泥巴進來的。”四川華訊方舟信息技術企業公司總經理楊崢嶸指著公司門前不遠處的小山坡說道,臨江新區獲批之后,門前的大道一路向北,貫穿整個新區,聯通順慶、高坪、西充三個片區。

  對于南充臨江新區這一年的變化,王熊驊將其總結為八個字:白紙作畫,平地成城。

  類似這樣的變化,在四大省級新區每天輪番上演。在成都東部新區,丹溪大道擴寬、環湖路首開段等城市骨干道路工程全面完工,金簡仁快速路、成資快速路等市域快速路加快建設;在宜賓三江新區,85天,智能終端產業園3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主體工程完工;190天,四川輕化工大學從開工建設到開學入駐……設立一年來,新區不斷刷新自己創造的紀錄。

  產業聚集正在帶動省級新區人口的聚集。記者從宜賓三江新區管委會了解到,2020年,三江新區的全域常住人口新增4萬人,達到30萬人。其中,在校大學生4.8萬人,留學生700人,居四川省第2位。

  而人口的聚集也對新區配套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綿陽科技城新區內安昌河道沿岸,亂石堆積、雜草叢生,環境臟亂。現在,綠草如茵,樹木林立,一幅生態打底畫卷已鋪滿底色。

  這都得益于綿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的安昌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目前正在開展的安昌河綜合整治(二期)項目,預計年底完工。該工程項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項目建成后,不僅有利于提升片區土地利用價值,促進招商引資提質、提速、提效,推動綿陽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建成生活空間宜居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新城區。

  同樣,在成都東部新區,地鐵三岔站周邊道路、景觀全面完工,龍馬湖公園示范段建成開放,林棲公園、絳溪源公園等7個景觀項目基本呈現,近6000套藍綢帶社區等人才公寓即將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