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無條件”溫暖

  從5月14日起,通過民政部門等調撥、捐贈的救災帳篷逐漸到位。在羅漢寺婦幼保健院臨時安置點,各個科室、部門用帳篷區分,擁有了相對獨立的空間和功能區,逐漸開始正常運轉。

  翟秋榕介紹,地震前,什邡約有2/3的孕婦到婦幼保健院生產;地震后,由于市人民醫院產科停診,所有孕產婦都轉移到婦幼保健院。同時,經歷了地震的準媽媽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妊娠過程受到影響,百分之七八十最終都接受了剖宮產。“可以說是婦幼保健院歷史上壓力最大、最緊張的一段時間。”

  羅漢寺內降生的嬰兒

  即使如此,婦幼保健院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還抽調醫護人員外出處置輕傷員,巡視各受災群眾安置點。“一開始食物短缺,我們優先保證孕產婦和他們的家屬,然后才是醫護人員。有時候醫護人員忙完工作,就已經沒吃的了。”

  在羅漢寺期間,婦幼保健院無時無刻感受到關懷。素全法師曾提出三個“無條件”:無條件地接收受災群眾,無條件地提供所有物資,無條件地供給一日三餐和熱水。“僧人們在齋房做好飯菜后,醫護人員抬到婦幼保健院安置點,工作人員和孕產婦都可以吃。”翟秋榕說。

  曾有一位40多歲、患有妊娠高血壓的高齡孕婦,婦幼保健院求助當時同樣駐扎在羅漢寺支援的“85醫院”,利用后者的設施設備,雙方聯合完成了這例剖宮產手術。后來,父母為孩子取名張弘揚,意在“弘揚抗震救災精神”。

  2009年4月,“羅漢娃”在羅漢寺集體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