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憂資陽觀察 楊蜀丹

  “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吞了一塊兔兒骨頭,被卡得說不出話,還痛得很。”5月13日,家住資陽市城東新區的夏先生怎么也沒想到,好好的一頓飯,卻被緊急送去了醫院,時隔近一周仍有些后怕。

被卡住的兔骨頭(院方供圖)被卡住的兔骨頭(院方供圖)

  5月8日中午,夏先生不慎吞入骨頭后,想盡辦法仍覺難受,便立即趕往離家最近的資陽市中醫醫院新區就診。“急診將患者轉入耳鼻喉科進行纖維喉鏡檢查,卻未發現咽喉部異物,醫院業務院長朱崇安指示立即聯系CT室行急診胸部CT,如存在食道異物則聯系脾胃病科評估能否行內鏡下異物取出術。”資陽市中醫醫院脾胃科主任陳武回憶,當天休息的他接到耳鼻喉科李彬的電話,便一邊聯系內鏡專科護士和麻醉師,一邊“火速”趕到醫院。

  “胸部CT明確異物在食管入口處,對這類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若不及時取出異物,存在異物卡住穿孔、出血甚至誘發喉頭水腫窒息風險。”陳武告訴記者,考慮到患者剛進食,行麻醉術和取異物術存在嘔吐胃內容物窒息的風險,若不放麻藥,病人在清醒狀態下取食管入口異物,患者反應大,難耐受,且食管反復舒張也會增加取異物的難度。在充分告知相關風險后患者選擇麻醉狀態下行異物取出術,整個過程用時2分鐘。

  夏先生從跨入醫院完善檢查到麻醉復蘇、離開醫院總共用時半小時。在資陽市中醫醫院耳鼻喉科、影像科、麻醉科、脾胃病科多學科共同協作下,實現了一場同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的接力賽。

  “這樣的病例還有不少。”陳武介紹,今年3月底,他就接診了一例類似案例。該患者是被一塊蝴蝶狀的魚腮幫骨卡住,到院急診,在多學科協作下,行麻醉狀態下行異物取出術。“由于異物形狀不規則,且旁邊的小刺已扎進食管,內鏡下顯示已輕微出血、黏膜產生損傷,我們或退或進不停選擇合適的角度,在防止造成更大范圍損傷的前提下,耗時半小時順利將異物取出。”陳武表示,異物取出術為一種微創手術,相比手術,此類技術在門診即可開展,創傷小、費用低,做完即可離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