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5月18日,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日,該廳公布了《四川省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區名錄》,涉及11種有害生物。

  “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又被稱為“植物檢疫對象”,根據《植物檢疫條例》,凡局部地區發生的危險性大、能隨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的病、蟲、雜草,應定為植物檢疫對象。

  局部地區發生植物檢疫對象的,應劃為疫區,并采取封鎖、消滅措施,防止植物檢疫對象傳出。

  防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是病蟲害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直接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安全。

  因此,為了有效遏制植物疫情傳播,根據有關規定,列入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的植物產品,運出發生疫情的縣級行政區域之前,必須經過檢疫;凡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論是否列入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和運往何地,在調運之前,都必須經過檢疫。

  疫區內的種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和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限制在疫區內種植、使用,禁止運出疫區。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區名錄》的截至日期為2021年4月15日,目錄中顯示出紅火蟻的發生地為3個市(州)的10個縣(市、區)。5月11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又聯合發布了《四川省紅火蟻發生縣、鄉級行政區名錄》,截至日期為2021年5月7日,目前紅火蟻已擴大到省內6個市(州)的14個區(市、縣)。

  為切實筑牢植物檢疫防線,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地要及時向社會公布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情況,并加強植物疫情監測調查、防控和檢疫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