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后有什么變化

  出行更為安全順暢、更有效率

  此次成都地區空域調整后,會帶來哪些變化?

  郭軍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安全、順暢、效率。

  據介紹,此次調整后,成都進近管制區面積擴大到4.26萬平方公里,為現行成都進近管制區的兩倍,南北長約275公里,東西寬約235公里,進離港點由8個增加到16個,進近管制區內飛行程序將達到226條,形成“八進八出”運行模式,服務于區內6條跑道(雙流2條、天府3條、綿陽1條)運行,“進出成都進近區域的飛行將全部實現分離運行,航空器上升下降將更加安全、順暢,燃油經濟性也將大幅提高,空中交通運行品質將進一步提升。”

  對于普通乘客來說,飛行時間上不會有大的變化,“空域調整過程中,航線能夠拉直的就拉直,盡量減少繞道。”

  同時,此次空域調整,對于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的打造也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20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也將推進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納入了國家綜合交通網規劃布局。

  根據規劃,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將力爭2035年實現成都國際航空樞紐1.6億人次和重慶國際航空樞紐1.2億人次的吞吐量目標。

  郭軍介紹,此次成都地區空域調整,以民航“10+3”空中大通道規劃建設為基礎,以成渝地區民航發展需求為目標,通過擴展成都進近范圍、增加進離港點、銜接外圍航路航線、優化現有京昆和廣蘭大通道、構建滬蓉拉大通道以及全面梳理班機航線走向,形成全新的成渝地區空域結構。

  “這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順利投運,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和城市群建設提供了基礎和先決條件、打造了良好的空域環境,對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郭軍說。

  此次空域調整以成都“兩場一體”空域需求為重點,統籌成都及周邊地區空域用戶需求,以成都地區空域結構顯著優化、與外圍航路銜接更加順暢、運行效率顯著提升為目標,有效整合空域資源,提升空域容量和運行保障能力,服務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本文視頻由西南空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