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盛轉衰的資本故事線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8年,共享按摩椅鋪設的數量是爽客12萬臺、摩摩噠10萬臺、樂摩吧11萬臺、民本摩歇座4萬臺、頭等艙互聯2萬臺,加上其他不計其數的科技公司,全國共享按摩椅鋪設量超過100萬臺。多個品牌獲得創投機構的青睞,不乏真格、梅花、基石等知名資本都投過這類項目。

(一位大爺在角落里的共享按摩椅上免費休息)(一位大爺在角落里的共享按摩椅上免費休息)

  以上市公司榮泰健康為例,2016年3月,榮泰健康覺察到了共享經濟的風口,通過子公司稍息科技創建了“摩摩噠”品牌,吃到了部分紅利。

  根據公司的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摩摩噠體驗式按摩服務營業收入為2.33億元,占全部營業收入12%,凈利潤2324萬元,與此同時,市場從開始的爆發式增長逐漸轉向白熱化競爭,樂摩吧、爽客等入局者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在2017年,榮泰的毛利率還為42.04%,可到了2018年,盡管公司營收提升到了3.66億元,但成本也飆升到了2.80億元,致使毛利率也相應下滑到了23.38%,且此后逐年下滑。

  當行業遭遇凌冽的寒風時,融資自然也受到了影響,到了2019年,共享按摩椅行業已經再無大額融資,共享按摩椅概念也不再被投資人津津樂道。

  2020年后,資本環境更加嚴峻,共享按摩椅領域更是完全聽不到一絲回響,行業內很多企業的融資進度也都停留在了兩三年前的A輪。行業最近的一筆公開融資還是在2018年4月,距今已有37個月。

  時移勢易,共享按摩椅的魅力已經消退大半。

  正如一位投資人感慨的那樣,“我們花了5年的時間,燒光了5個億,買來了一個深刻的教訓:‘共享’這種模式,可能真的不適合按摩椅。不過隨著消費升級,老齡化的提前到來,按摩椅卻走進了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