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精美的青銅神樹、造型獨特的青銅人頭像、花紋繁復的青銅容器……自三星堆遺址“一醒驚天下”后,其中出土的各類青銅器因造型生動、特色鮮明而備受關注。三星堆青銅器鑄造工藝有何特點?礦料來源是哪?鑄造地點在哪?作為冶金考古領域的專家,陳坤龍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解讀。
陳坤龍表示,就成型工藝而言,三星堆青銅器主要的鑄造方式為陶范法,與中原地區的加工工藝屬于同一個技術體系;就合金成分而言,主要以鉛錫青銅為主;就出土器物而言,三星堆出土的很多青銅尊、青銅罍等器物也與同時期的其他青銅文明關系密切,從這幾方面看來,三星堆青銅器的生產方式的確受到中原地區影響。
但與中原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相比,三星堆青銅器也有其獨特的風格。陳坤龍介紹,中原地區出土的青銅器主要是容器和兵器,而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很多神樹、人面像等獨特的青銅器物。另外,雖然三星堆也出土了所謂的青銅兵器,但可能并不是實用器,其儀式作用更為突出。
器型獨特必然導致生產工藝的不同。陳坤龍解讀道,例如鑄造神樹等復雜的青銅器時,三星堆鑄銅匠人采取了分段鑄造再以鑄接、焊接等方式連接各個部位的方法。同時,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上都無紋飾,可能是通過繪制、貼金箔等方式裝飾表面,并非在表面直接鑄造紋飾。就后期加工而言,在三星堆青銅器上發現的切割、磨削、鏨鑿等機械加工方式,在中原地區也比較少見。
“在古代社會,銅、玉、黃金等屬于珍稀資源,產地是有限的,三星堆鑄造如此大量的青銅器,原料何來?”陳坤龍告訴記者,其背后必然存在遠距離的物料流通行為。目前考古學界對礦料來源地有多種看法,比如西南地區、本土就近取材、中原地區、秦嶺地區等。“這些都是基于不完整證據做出的合理推測,若想要證實,還需要開展更多、更全面的考古工作。”
開采礦石后冶煉成金屬原料,進行合金化處理,再鑄造成器物……陳坤龍介紹,冶金生產是一個長鏈條的過程。要想真正揭開三星堆青銅器的秘密,還需要尋找更多證據,比如生產遺存、冶金產生的爐渣等。
“我們應當在三星堆遺址、周邊地區甚至更大范圍內尋找商代晚期青銅冶金生產的技術遺存,形成環環相扣的證據鏈條,才可能真正找到三星堆青銅礦料的來源。”陳坤龍說,相信隨著科技考古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環境的不斷改善,一切疑問都將被慢慢解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