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已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憶)5月31日12時07分,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大壩歷經近50個月建設,全線澆筑到頂,為今年7月前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天中午,在纜機手精準操作下,最后一罐大壩混凝土落入16號壩段澆筑倉面。10分鐘后,整個大壩最后一倉混凝土澆筑完成,弧長709米的拱壩壩頂完美呈現在眾人面前。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最大壩高289米,壩身布置有6個導流底孔、7個泄洪深孔和6個泄洪表孔。大壩共分為31個壩段,大壩主體混凝土澆筑總量803萬立方米。建設者們攻克柱狀節理玄武巖作為特高拱壩壩基的世界級難題,首次全壩使用低熱水泥,開始澆筑以來沒有產生過一條溫度裂縫,標志著我國已完全掌握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關鍵技術。
要說大壩澆筑的功臣,“七仙女”功不可沒。被稱為“七仙女”的7臺彩虹色纜機,是白鶴灘水電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7臺纜機塔架高度相當于25層樓高,每臺纜機額定吊重30噸,用9立方米的吊罐進行混凝土垂直運輸,為世界最大纜機群。
作為世界在建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巨型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建設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白鶴灘水電站工程總工期為144個月。大壩壩肩開挖中,在700米高陡邊坡上“雕刻”,創造了單月最大下挖30米,全年下挖300米的世界紀錄。大壩主體自2017年4月開始混凝土澆筑,4年多時間里,參建各方日夜奮戰,大壩整體均衡連續上升,連續三年澆筑量在200萬立方米以上,創造了年澆筑270萬立方米、月澆筑27.3萬立方米、百日過深孔等同類工程的世界紀錄。
大壩全線澆筑到頂,標志著大壩已具備設計的擋水和防洪度汛功能,同時宣告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土建基本完工,標志著白鶴灘樞紐工程建設完全滿足總進度要求。
白鶴灘水電站于2010年開始籌建,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目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三峽工程。迄今為止,白鶴灘水電站已創造諸多紀錄: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總長217公里。
白鶴灘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處的金沙江干流之上,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攔沙、航運等,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它是繼三峽工程開啟中國水電恢弘篇章之后的又一標志性工程,是中國水電引領全球的又一張“國家名片”,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投產發電的超級工程,是我國“西電東送”骨干電源,也是長江流域防洪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水電工程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白鶴灘水電站預計2022年7月實現16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屆時,一天的發電量可滿足5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
白鶴灘水電站有多牛?
白鶴灘水電站迄今已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兩項世界第二、兩項世界第三: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總長217公里;攔河拱壩高289米,相當于100層樓高,為世界第三;最大泄洪量達到每秒42348立方米,6分鐘即可灌滿整個西湖,樞紐泄洪功率世界第三。水庫庫容為206.27億立方米,與洞庭湖的總容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