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檢機器人在變電所開展巡檢。 林家磊 攝智能巡檢機器人在變電所開展巡檢。 林家磊 攝

  中新網成都6月3日電 (記者 劉忠俊)記者6月3日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獲悉,綿陽瀘州高速鐵路內江經自貢至瀘州段(下稱:綿瀘高鐵內自瀘段)正式進入運行試驗階段,首臺智能巡檢機器人也上崗試運行。

  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北起內江市成渝城際鐵路內江北站,經自貢、富順進入瀘州市境內。北接成渝城際,南連渝昆高鐵,是成渝經濟區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川南城市群快速客運通道之一。

  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全長128公里,設計速度為250公里/小時,設內江北、內江東、白馬北、自貢、富順、瀘縣、瀘州7個車站,除內江北為既有車站外,其他均為新建車站。該條高鐵2016年6月開工建設,2021年2月10日全線鋪通,2021年4月中旬啟動靜態驗收,2021年5月7日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運行列車穿過自貢境內的高架橋。 李皖皓 攝運行列車穿過自貢境內的高架橋。 李皖皓 攝

  此外,新建的綿瀘高鐵內自瀘段設瀘縣、自貢兩個變電所,為全線提供電力、電氣、通信和信號不間斷保障。為提升全線智能化運維,在業內首次采用了自主研制的牽引變電所輔助監控系統(機器人)。

  記者注意到,智能巡檢機器人高1.12米、寬0.66米、長0.86米,可自行設定路線,實現自主巡邏,利用超聲波雷達實現機體360度避障與防跌落功能。“電量不足時,機器人可選取最短路徑到達充電室進行自主充電。同時,配備可見光攝像機及紅外熱成像儀,可進行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診斷等。”宜賓工電段變配電維修車間主任潘汝全稱,智能巡檢機器人上線試運行,為以后無人值守變電所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創新技術檢測手段,進一步提高變電所巡檢可靠性和安全性。

  據了解,此次綿瀘高鐵內自瀘段運行試驗主要是通過故障模擬、應急救援演練、列車運行圖參數測試和按圖行車試驗等項目,檢驗高鐵線路各系統正常與非正常條件下運輸組織的適應性,驗證行車組織方式能否滿足運營要求,為完善科學合理的運輸組織方案提供技術依據。

  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建成通車后,將形成川南半小時交通圈,至成渝兩地1小時交通圈,大幅縮短川南地區與成都、重慶等城市的時空距離,自貢、瀘州兩地也將邁入“高鐵時代”,對支撐川南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和推動沿線城市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鐵路部門提醒,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全線已實行封閉隔離管理,任何未經許可進入線路、侵入限界的行為均是違法行為,鐵路公安機關將依法嚴肅查處。同時,試驗期間列車高速運行,沿線群眾切勿圍觀、逗留,切勿在線路附近放飛無人機、風箏等空飄物體,嚴禁做出任何危害鐵路運輸安全的行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