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侯祠博物館 大三國志展
四川在線記者 吳平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鬢。”誦詩歌、包粽子、做香囊……端午節期間,成都主要國有博物館均推出端午民俗主題活動,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文博場景體驗。其中金沙遺址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含錦里)、杜甫草堂博物館(含浣花園林區)、成都博物館四館共計接待游客23.7萬人次。
武侯祠博物館邀請到發掘曹操墓的領隊潘偉斌研究員,從文獻學、考古學、文物學三個方面論證,還原一個真實的曹操墓。此外,開展了親子觀展尋寶活動,并上線了文物拼圖小游戲。

金沙遺址博物館 手工制作
杜甫草堂博物館開辦了“我在草堂過端午”特色課堂,草堂小小講解員、屈原第七十六代后人屈良元為小伙伴講述了端午節的起源,杜甫與屈原的淵源;非遺推薦官孫亦敏媽媽手把手教小朋友包粽子;民俗老師則帶領小學員認識菖蒲、艾草并動手制作了香囊等。
金沙遺址博物館三天小長假期間,每天下午2點半-4點半,在陳列館負一樓文創商店內,開展“粽”情端午、相約金沙系列手工活動。

杜甫草堂 民俗體驗

隋唐窯址博物館 漢服文化課
隋唐窯址博物館請到國家一級美術師王全文帶來《古今陶瓷藝術的秘密》公益講座;來自武侯祠博物館的國學老師圍繞漢服的歷史、特色、禮儀規范等,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漢服文化課。
成都博物館圍繞“世界環境日”和“環球自然日”兩大主題,聚焦“環境保護”和親子文博體驗新需求,推出“周末兒童博物館”六月“環球自然”主題活動。
圖片由各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