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頻道 白川東 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攝影報道

  “‘廉’動監管,心系民生”,6月16日,巴中市“三小”集中治理過期假冒偽劣食品藥品集中銷毀儀式在該市垃圾焚燒發電廠舉行。此次活動共集中銷毀“三小”集中治理過程中清理查處的假冒偽劣過期食品藥品16卡車,合計32噸、貨值460余萬元。

  當日上午,16輛滿載過期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的卡車在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和媒體記者的共同見證下,依次駛入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無公害處理”。據統計,此次集中銷毀的32噸假冒偽劣、過期變質食品藥品中,市場主體自主清查因疫情原因導致過期的食品藥品24.3噸,占全部收繳的假冒偽劣和過期變質食品藥品的75.9%;主動與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聯系(“三小”集中治理期間)上繳過期變質產品,委托開展免費銷毀物資為5.2噸,占比16.2%;查處并沒收“三小”市場主體清理不到位或隱秘不報的過期變質食品藥品2.5噸,占比7.9%。

  “經統計分析,巴中全市‘三小’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系‘三小’市場主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售量銳減,無法及時更新產品。加之走街串巷叫賣假冒偽劣產品的商家難以管控,而經營者缺乏相應的食品藥品管理機制和辨假識假的能力,導致了過期食品藥品和假冒偽劣產品的囤積”,據巴中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方明恒介紹,在“三小”集中治理期間,巴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開展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自查清理的公告》,發動全市8000余家“三小”市場主體進行自查清理,對限期自主清查的市場主體不立案,不曝光、不處罰、不問責,但對于市場主體清理不到位或故意隱秘不報過期變質食品藥品的主體,也進行了嚴肅的問責和查處。

  據統計,巴中“三小”集中治理過程中,全市共檢查發現問題2772個次,移交問題線索247個,受理處置投訴舉報29件,立案查辦717件,辦結320件,處罰沒款106.17萬元,移送公安機關2人;同時,整改違規行為輕微、無主觀惡意等行為1911個,指導8498家“三小”市場主體設置臨、過期產品處置專區,建立產品管理臺賬,完善食品藥品管理制度;主動為行動不便的“三小”市場主體辦理證照43份,減免35家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印章刻制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