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李欣憶 史小露 文莎 徐莉莎
近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正式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這是國家層面畫出的成渝“雙圈”交通一體化“藍圖”。《規劃》有何亮點?它將給“雙圈”建設帶來什么影響?就四川發展現狀來看,要實現這些目標,還需補齊哪些短板和弱項?圍繞這些問題,四川在線記者進行了走訪。

怎么讀?
強化了戰略地位和對外開放能力
暢通陸海互濟、四向拓展運輸大通道——《規劃》把成渝地區看做一個整體,提出了對外綜合交通運輸通道的布局,具體到東向、西向、南向、北向分別構建那些通道;并明確了近期重點建設的綜合交通項目,包括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國家公路、干線航道、油氣管道及儲氣設施等。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中國經濟第四極、西部唯一的發展極核,《規劃》突出了其戰略定位和對外開放能力。”《規劃》起草組相關人士表示,通過構建高品質對外運輸網絡,實現國內通達、國際開放,支撐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
《規劃》提出,重點打造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推進瀘州—宜賓、萬州—達州—開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萬州—達州—開州是首次在規劃層面明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身份。”省交通運輸通規劃處相關人士說,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必將更好地發揮多交通方式銜接轉換和輻射帶動最作用,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提供交通支撐。
根據《規劃》,成渝之間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公路網絡為基礎,推進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基本形成3個“1小時”交通圈,即“雙核”間1小時交通圈,“雙核”與兩翼等區域中心城市之間1 小時交通圈,“雙核”1小時通勤圈。上述人士表示,這突出了“雙核”引領的作用,也是成渝“雙圈”區別于其他城市群的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