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五年投入近20億元,治理土地超400萬畝
“在沙化土地種活一棵樹,比養個娃還難?!臂澄湎雀锌?,防治荒漠化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若爾蓋沙地包括流動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敖裉煸谶@里,晚上吹陣風,明天就跑那里去了?!蓖縿俦葎澲f,流動沙丘拓展速度快,是治理中的“硬骨頭”。
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若爾蓋縣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Ⅳ標段6號小班施工前。
若爾蓋縣林草局治沙團隊將沙化地塊分為數個“小班”,用高山柳沙障來固定沙地,限制流動沙丘的高速拓展。原材料是當地常見的植物高山紅柳,將幾根較細的枝條部分纏繞在一起,編織成長方形邊框,再利用粗一點的樹枝充當固定樁,結結實實地扎進沙土當中。高山柳韌性好,不僅可以有效起到固定作用,自身還能在沙地中生長。此外,治沙人員還在沙障中種植多年生披堿草、老麥芒和一年生的燕麥、黑麥草,加強固沙效果。
在紅原縣瓦切鎮德香村治沙點,記者看到,這片8000多畝的流動沙丘上,3年前栽下的紅柳已比人都高了,流動沙丘基本被紅柳沙障征服。種樹、禁牧、做草方格,德香村治沙點植被覆蓋率從10%提升至40%。
紅原縣瓦切鎮德香村沙化治理后的景象。
多年來,若爾蓋治沙人采取工程或生物方式,用牧草或紅柳做成的草方格固定流沙,植樹種草恢復植被。通過這些措施,一般需要5-8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初步恢復地表植被,成本高達七八千元一畝。“這還達不到重新放牧的要求?!比魻柹w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朗奪爾基說,沙地不保水,沒有腐殖質,種上草和樹如果后期管護不到位,極易死亡,即便暫時存活,也難以熬過漫長的寒冬。
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若爾蓋縣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Ⅳ標段6號小班施工后。
在若爾蓋另一個治沙點,治理流沙時,工作人員使用制劑將細散的高原沙粒黏合起來,存住水和養分,用多年生紅柳、披堿草、燕麥草固沙,如此改良過的沙土已能種出土豆。
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若爾蓋縣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2標段施工中。
攀枝花馬坎片區,土壤多為風化巖石形成的沙礫,顆粒較粗、肥力差、失水快。施工人員從30公里外的岔河林場運來種植土。經過一年多治理,馬坎片區修復生態1000余畝,其中原生植被撫育管理300畝、人工造林700余畝。
寧南縣也摸索出分區植綠經驗。二半山區種核桃,高海拔地區發展草地畜牧業,低海拔地區集中連片發展桑園,生態治理和農業發展一舉兩得。
“十三五”期間,中央、省財政投資累計19.74億元,治理沙化、石漠化、干旱河谷等脆弱生態土地超過4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