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6月17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我國的主題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癥”,不斷破壞、危害著人類生活環境,影響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四川是全國唯一土地沙化和石漠化面積都超千萬畝的省份,荒漠化防治任務艱巨,如何迎難而上?連日來,記者走基層、訪專家、找答案。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帶上水桶、鋤頭,6月15日一早,甘孜州色達縣亞龍鄉扎窮村村民意勒和縣林業和草原局技術員赤橙啟動皮卡車,來到一片草地上種草籽。五六月份是最適合種草的時間。草地此時已呈現兩種景象,種了草的是青綠色,泥土緊實;沒種草的,沙化嚴重,鼠洞遍布,甚至裸露成黑土灘。
“治理前后,天差地別。”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說,防治荒漠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千方百計也要把“地球癌癥”醫好。
一個艱難的現狀
有荒漠化土地3000萬畝,阿壩甘孜最嚴重
“那片地以前都是流沙,現在被牢牢鎖住了。”在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縣林業和草原局工程師涂勝彎下腰,抓起一把沙土,揉捻著說。遠處,昔日荒坡已鋪滿青綠,被高山柳沙障組成的圍欄覆蓋。“如果不固定住,沙化面積將不斷擴大。”
若爾蓋的沙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為擴大可利用草場面積,對濕地挖溝排水,大面積濕地和草地退化、旱化。2015年開展的全國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達8萬余公頃,占草原面積近10%,涉及7個鄉鎮、32個村。
省林科院林研所所長鄢武先說,四川荒漠化主要表現為沙化、石漠化和干旱半干旱土地退化。全省現有荒漠化土地3000萬畝,占全省幅員面積的4%,阿壩、甘孜是最為嚴重的區域。具體看,全省沙化土地總面積1295萬畝,以輕度沙化土地為主,集中分布在阿壩和甘孜;石漠化面積1005萬畝,集中于涼山、瀘州;干旱半干旱區總面積約700萬畝,分布于攀枝花、雅安及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