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施工人員正在右岸地下廠房施工。(圖片攝于6月19日) 中新社發 王康榮 攝

  記者探訪的右岸地下廠房位于壩肩上游山體“腹內”,廠房面積有2個足球場大,高約30層樓高。最大水平埋深800米,最大垂直埋深540米。

  由山外通往這座地下宮殿的路,一洞連著一洞,宛如迷宮。拐到主體廠房,又豁然開朗,巨大的拱形洞室呈現在眼前。這里就是8臺發電機組巨大的地下“臥室”。

  “白鶴灘水電站地處深V型峽谷,兩岸空間有限,需要開挖地下洞室,布置引水發電系統設備。”白鶴灘右岸地下廠房承建方、中國能建葛洲壩三峽建設公司白鶴灘施工局常務副局長王林告訴記者,與地上建房不同,地下廠房開挖從“天花板”開始,一層一層往下開鑿。整個右岸地下廠房開鑿,耗時4年多時間。

  事實上,高邊墻圍巖變形與穩定,一直是大型地下洞室開挖中的一項世界性難題。而白鶴灘水電站地下廠房位于橫斷山脈,處于川滇地震帶上,巖石層與層之間柱狀節理明顯、裂縫極多,更使得圍巖變形與穩定難上加難。

  “右岸地下廠房不僅開挖斷面尺寸大、埋深大,還穿越3條大的不良地質發育帶和近50條層間錯動帶,地應力極高。”王林形容道,開挖右岸地下廠房,就好比在松軟多層的“蛋糕”中挖一個又深又大的洞。不僅要根據對圍巖巖性的不斷認知調整施工方法,還要應對地下洞室挖空率不斷變大、應力調整帶來的高邊墻變形,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經過反復研究和摸索,現場創新采用“小梯段、短循環、弱爆破、強支護”的施工方法,同時革新了爆破控制技術,有效控制了圍巖邊墻的深層變形,將變形量控制在0.5毫米的范圍內。為了加固圍巖,施工人員還像穿針引線納鞋底般,在整個廠房巖石上施行9460束錨索,比同規模電站多出一倍。

  如今,行走在右岸地下廠房,已看不到錨索的痕跡。早在2018年7月,廠房就轉入混凝土施工階段,最高峰時創造了單班3000方混凝土的澆筑紀錄。廠房板梁柱墻全部采用免裝修混凝土施工新工藝,光滑平整可鑒。

  目前,右岸地下廠房8臺發電機組安裝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其中,首批14號機組已于21日順利與電網實現同期并網,標志著“第一度電”正式進入倒計時。(完)